多罗郡王
爵名。清代宗室封爵中第三等之称。多罗,沿用满语,郡王,沿袭古代皇族封王之名,两合而定此名。册封郡王,授镀金银册,以为延后。崇德元年(1636),始立此爵。顺治六年(1649),增定为10爵,定郡王一子封郡王,余子封贝勒。十年(1653),列爵12等,改定郡王一子封※长子,待袭郡王。乾隆三十九年(1774)定,凡获此高爵者,有属开创帝(汗)业的功封,亦有属帝室中亲贤的恩封。功封者即以其长子反复承袭郡王;恩封者则以其袭次递降,至奉恩辅国公截止,即以此等公爵世袭罔替。郡王,正妻以封福晋,又封侧福晋3人。制以其正福晋一子出封长子或以降袭一等,在未封、未降袭之前,例与正福晋余子同授应封之爵;正福晋余子,初封一等镇国将军;侧福晋之子,初封三等镇国将军;别室、所居妾媵之子,初封三等奉国将军。封前,例需考以满语、马步射,以优、平、劣决定其应封、应降或暂时停封,名曰考封。此外,清廷于游牧蒙古、回部(维吾尔)和藏族中,亦封有此爵,以蒙古者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