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元瑜

大元瑜

?—812

渤海国第七世王。康王大嵩璘子。唐元和四年(809),父死,继位。受唐封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秘书监、忽汗州都督、渤海国王。次年,改元永德。在位期间,继续奉行睦邻政策,对唐保持密切的君臣关系,照旧与日本使聘往来,但发生了使日成员高多佛“脱身留越前国”不归事件。七年死,谥定王。弟言义继位。

猜你喜欢

  • 賨布

    秦汉及晋时对一些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征收的一种赋税名称。“賨”,《说文》解释“南蛮赋也”。据《后汉书·南蛮传》载,西汉时在武陵蛮地区“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二丈,是为賨布。”所征实为人头税。也有以钱代布的

  • 龙龛手镜

    书名。辽代僧人行均(字广济,俗姓于)撰。共4卷。为研读佛经而作的通俗字书,或于辽统和十五年(997)。收26430余字,注163,170余字,共189610余字。部首按平上去入四声排列,各为1卷,每卷

  • 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中右翼末次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博郭温都尔接中左翼左旗界,西至拜察克什山梁接赛音诺颜部右末旗界,南至多木达萨木噶勒台接赛音诺颜部右末旗界,北至爱拉克诺尔接左翼左旗及军台界。有佐领1。会盟于札克必拉色钦毕都哩

  • 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左翼中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跨哈绥河。东至济尔哈朗图,接土谢图汗部右翼左旗界;西至珠赉布拉克,接本部右翼后旗界;南至霍里木图,接本部右翼前旗界;北至巴勒齐尔,接本部中末旗界。有佐领1。会盟于齐齐尔里克盟。乾

  • 勃特山

    见“巴达哈伤”(414页)。

  • 古代蒙古汗统大黄史

    蒙文史籍。音译《沙拉·图吉》,简称《大黄史》、《黄史》、《蒙古黄史》。学术界对其作者说法不一,一说为喀尔喀台吉图巴,一说为善巴达尔·绰克图·阿海,又一说为鄂尔多斯部的图巴济农。约成书于清崇德八年至康熙

  • 旗民

    清代旗人和民人的合词。民人主要指汉人。所谓“旗民分治”,即旗人治以都统、驻防将军等官;民人治以顺天、奉天两府府尹、各省督抚及其下属各官。定例:于京城和各省,皆令旗人聚居于一方,而令民人定居于他方,各从

  • 巴雅拉

    见“巴雅尔”(412页)。

  • 精河直隶厅

    清代新疆厅名。光绪十四年(1888)置。治所在今新疆精河城。辖有5驿站、13卡伦、察哈尔营、旧土尔扈特、哈萨克游牧地。归伊塔道管辖。1913年改为县。居民近5000人,主要有蒙古、汉、维吾尔等民族。

  • 罗卜藏丹怎

    西藏喇嘛僧。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遣大策凌敦多布扰据西藏后,应聘往准噶尔地区布教。乾隆八年(1743),噶尔丹策零遣吹纳木克等进藏礼佛,随队返归。清廷恐其在藏生事,令驻藏副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