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彝震

大彝震

?—857

渤海国第十一世王。宣王※大仁秀孙。唐大和四年(830)仁秀死,以嫡孙权知国务。次年,受唐封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秘书监、忽汗州都督、渤海国王,改年号咸和。即位后,在其祖父“中兴”的基础上,使“海东盛国”渤海进入鼎盛时期。积极发展境内经济,将熟铜等大批物产运至登州(今山东蓬莱县)与中原进行交换。多次派遣学生入唐学习汉籍经典,传播中原文化,其批数和人数,在渤海诸王中均居首位。一佚名王子以能诗善赋被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赞为:“疆理虽万重,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故国,佳句在中华。”并屡与唐幽州地方相聘问,厚待幽州使者张建章,张返回后撰有著名信史《渤海记》。又仿唐制最后厘定渤海行政机构和京、府、州、县名称。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之渤海城池宫阙遗址,亦为是时所建。唐文宗称誉他治理渤海“遵礼仪而封部和乐,持法度而渤海宴宁”。大中十一年(857)死,弟大虔晃立。史失记其谥号。

猜你喜欢

  • 赛郎巴

    见“东科尔”(512页)。

  • 宁赞碑

    隋代钦州乌武僚(壮族先民)首领宁贙的石刻墓碑。宁贙(573—608),字翔威,宁长真之弟,世袭钦州土官。此碑刻于隋大业四年(608)。楷书汉字。分33行,每行39字,共计3267字。内容记述宁赞之家世

  • 黄池之会

    春秋时以吴为首的一次诸侯盟会。吴王夫差打败越国、齐国后,势力日盛,欲北上称霸。周敬王三十六年(前482),通知晋定公、鲁哀公等诸侯到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订立盟约,共尊周室,争当霸主,故史称“黄池之会

  • 拜都拉大寺

    伊犁清真寺名。又称买德里斯寺。乾隆五十五年(1790)建。同治四年(1865)扩修。旧有房院1处34间,能容1500人作礼拜。附有经文学校和宗教法庭。此外尚有铺面30间,房屋31间,为伊犁地区维吾尔族

  • 旗常

    古作旂常。旂、旗、常,皆为古“九旗”名称之一。古代君王以“太常”(旌旗名。九旗中之画日月者,为帝王专用,故称之“太常”以为区别)、诸侯用“旂”(幅面画以交龙,无日月),作为纪功、授勋以及祭祀等典礼时应

  • 讷殷路

    见“讷殷部”(920页)。

  • 探朗召曼纳

    傣语音译。系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最高封建领主即车里宣慰使根据下属官员社会地位高低和职务大小所划分的等级官田。依次分为“纳先竜”(大十万田级)“纳闷竜”(大万田级)、“纳怀朗”(百田级)、“纳扫竜”(大

  • 爱隆阿

    ?—1766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觉尔察氏。初由前锋历迁侍卫。乾隆十七年(1752),授正黄旗护军参领。二十年(1755),擢黑龙江左翼齐齐哈尔副都统,寻调伯都讷副都统。二十一年,授领队大臣,赴巴里

  • 宇文神举

    532—579北周大臣。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宇文泰族子。高祖普陵(一作晋陵)、曾祖求男、祖金殿、父显和,皆世代仕魏并显达。神举幼孤,及长,仪貌魁梧,志略英赡。宇文毓(557—560年在位)

  • 金台石

    见“锦台什”(23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