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天文原理

天文原理

蒙文书名。全书5函、38卷。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用木板刊印。这套丛书陆续刊印,故书名不统一。内容讲述天文历法方面的知识,故名《天文原理》。参加编辑者有御前侍卫拉喜以及拉隆·单金、阿日必札平、敖其尔等36位学者。第一函序言1卷,日缠1卷,月离表4卷;第2函土星表1卷,木星表1卷;火星表1卷;金星表1卷;水星表1卷;五纬表1卷;第3函交食表9卷;第4函交食表9卷,增表来源图说1卷;第5函天文步天歌1卷,八线表2卷,凌犯表1卷、代象表1卷,新七政细单1卷,交食细草1卷。可能是蒙古族学者所建立的天文学原理。康熙五十四年(1715),传入西藏并译成藏文,书名为《康熙御制汉历大全藏译本》。对促进蒙藏历算学的发展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均有一定作用。

猜你喜欢

  • 降喀四措

    旧时西藏门隅地区行政区划的俗称。一作“夏尼玛三部”、“门尼玛三部”、“达旺四周四措”。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按地域区划的四措为:夏日措、拉乌措、色如措和勺羌夏乌措。四措范围地处管理门隅政教事务的※降喀

  • 寿之

    见“耶律伯坚”(1313页)。

  • 茶马金牌

    见“金牌信符”(1478页)。

  • 关于抗战中民族问题提纲

    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纲领性文献。1940年7月,经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拟定,由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提纲主要以蒙古族为例,论证了蒙古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特点,指明日本帝国主义对蒙

  • 大板瑶

    见“董本优”(2185页)。

  • 孛鲁欢

    ①(?—1264) 蒙古国大臣。又译不鲁欢、孛鲁海、孛鲁合。克烈部人。开国功臣昔剌斡忽勒之子。自幼事成吉思汗子拖雷,充宿卫,任必阇赤(书吏)。太宗八年(1236),分封勋贵,以深州之束鹿为食邑。后事拖

  • 乌什起义

    清代乾隆年间新疆维吾尔族农民起义。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统一西北地区后,为加强对天山南北的统治,于当地置屯田、建立军府制度,派伊犁将军、都统、参赞大臣、办事大臣等分别统兵驻伊

  • 巴彦巴格什

    即“阿优希巴格什”(1242页)。

  • 吐延

    295—329晋代吐谷浑王。鲜卑慕容氏。※吐谷浑长子。史称其雄姿魁杰,勇力过人,羌人惮之。慕诸夏之风,自号“项羽”,以示有逐鹿中原,决天下雌雄之志。晋元帝建武元年(317),父卒,嗣立,其统治地区,南

  • 曲松

    参见“三教理”(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