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鼓
壮族民间故事。流传于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内容叙述壮族侬智高起义失败后,壮族地区被封建王朝残酷镇压与剥削的惨状,并述有一老人曾在一山洞看见一面“天鼓”,旁有一白发老人云:此鼓乃“侬天子”(即侬智高)的鼓,天下人有何苦难,只要擂鼓三声,“侬天子”就会来帮助壮人打天下,过好日子。言讫,白发老人即不见。洞口亦难寻觅。此故事乃当地壮族人民怀念侬智高的反映。收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故事集》第1集。
壮族民间故事。流传于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内容叙述壮族侬智高起义失败后,壮族地区被封建王朝残酷镇压与剥削的惨状,并述有一老人曾在一山洞看见一面“天鼓”,旁有一白发老人云:此鼓乃“侬天子”(即侬智高)的鼓,天下人有何苦难,只要擂鼓三声,“侬天子”就会来帮助壮人打天下,过好日子。言讫,白发老人即不见。洞口亦难寻觅。此故事乃当地壮族人民怀念侬智高的反映。收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故事集》第1集。
书名。黑旗军首领传记。10卷。清刘永福(1837—1917,字渊亭,本名业,广西上思人,汉族)口述,黄海安(广西钦州人,早年随刘行伍,晚年为其家庭教师)记录整理。内容记述刘永福的出身、家世及其与壮族农
即“盛京将军”(2033页)。
北魏宗室。字秀和。鲜卑元氏(拓跋氏)。太武帝※拓跋焘曾孙,雍州刺史提子。累迁兼尚书右丞。灵太后临朝,宦者干政。孚乃总括古今名妃贤后4卷,奏上。迁左丞。正光四年(523),为北道行台,至柔玄、怀荒二镇间
清代新疆重要水利设施。又称“阿布德拉布哈”。同治十年(1871),由驻守塔尔巴哈台的锡伯、索伦、达斡尔等营军民共同开凿。全长60多里,对促进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门巴族传统的民间戏剧形式。在民间舞蹈基础上演变而成。演出时,根据角色的不同,演员分别戴不同脸谱的面具,扮演动物形象,需披挂动物服饰。以舞蹈表演为主,少有道白。唱词采用散体歌谣形式,曲调随内容和情感而变
1886—1946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人。蒙古名扎木扬什拉布。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人。曾在青海塔尔寺学藏经,后返回本旗,为鄂托克旗阿拉庙活佛。1923年,参加鄂托克旗诸“独贵龙”(牧民反封建斗争的组织)
即“回人佐领”(782页)。
即“勒勒车”(1986页)。
书名。唐代广西地方志。3卷,今存1卷。唐莫休符撰。休符于唐光化年间(898—901)以俭校散骑侍为融州(今广西融水)刺史。内容记桂林山水及舜祠、双女冢、伏波庙、灵渠、牂牁水(即红水河一西江)等掌故及名
?—1429明代云南永宁土官。纳西族(一说普米族)。永宁土知州卜都各吉子。建文年间 (1399—1402),父卒,袭知州职。永乐三年(1405)十二月,率香罗、革甸、瓦鲁之、剌次和等4处西番(今普米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