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孔木散

孔木散

撒拉语音译,亦作库木散,意为“一个根子”、“一姓人”、“远亲”、“外家”,是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远亲组织。也是相当于宗族组织的撒拉族基层社会组织。流行于青海、甘肃等地。一般由3—5个※阿格乃(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近亲组织)组成,多是同祖同父的后裔,个别地区也有不属阿格乃的外来户,逐渐由血缘组织扩大到地缘组织。自成聚落,有公共山林、墓地。以个体家庭为独立经济单位,但在生产及生活上有互相帮助的义务。一家盖房,全孔木散协助,只管吃饭,不计报酬。翻地、播种、收割、打碾等农活,都是以工换工,不另计酬。结婚时,男方的阿格乃、孔木散各户,招待女方的阿格乃、孔木散各户。遇丧事时,同孔木散的人帮助挖坟地。早期内部禁止婚配,近代方允通婚,并有血亲复仇的习俗。在典当、出卖土地时,内部有优先购买权或有权赎回。每个孔木散都有自己的户长,称“哈尔”,主持本孔木散内部事务,另有一学董,参加宗教寺院的管理。在土司制度时期,哈尔之职世袭,后改为轮流担任。解放前随着封建关系的日趋发展,其组织及作用逐渐消失。

猜你喜欢

  • 勒俄

    为《勒俄特衣》简称。参见“勒俄特衣”(1987页)。

  • 孜洛布扎

    藏语音译,又作孜拉扎,意为僧官学校,亦称孜仲学校。创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由西藏地方政府※译仓主持校务,布达拉宫的囊吉扎仓负责实际管理与教学。派僧官任教,课程以佛经、藏文书法、文法、韵律、诗词

  • 喀尔喀左翼旗

    见“喀尔喀左翼部”(2208页)。

  • 贵州通志

    书名。自明永乐十一年(1413),贵州始建行省以来,历明、清、民国相继修纂该省通志,共达8部之多。其中明修有嘉靖本,谢东山、张道纂;万历本,沈思充、许一德纂;崇桢本,龙文光纂。清代有康熙本,曹申吉、潘

  • 生鞑靼

    见“鞑靼”(2488页)。

  • 阿奴弟

    云南永宁剌和庄土官。纳西族。明永乐四年(1406),云南右卫官吏到永宁地区招谕西番,至刺和庄。率众随之入贡,并上言,剌和庄有民3千余户,请设官领之,获准,设长官司,命其为长官,并赐印及冠带等。

  • 代买米地

    清代内蒙古土默特地区以所收租银购买粮米而充军需的土地。乾隆三十七年(1772),由土默特旗内拨出归化、萨拉齐、和林格尔、清水河、托克托五厅土地1590余顷出租,每年征收租银3500两,将所征租银交绥远

  • 南僚诗

    古诗名。1首。北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撰。是诗记述抚水州南僚人起义事件,据访问“村叟”写成,录“村叟”之言,颇有真实感。“南僚”,古族名,指居

  • 拉萨王系

    吐蕃王朝末代赞普朗达玛子云丹之后裔据拉萨为王,史称拉萨王系。其政治中心在拉萨。公元10世纪初,藏传佛教(喇嘛教)从多康等地再度复兴。迅即传遍全藏。斯时,王位传至察那意希嘉参、安达赤巴父子辈,建立政教合

  • 内属旗

    即清代中央部院直辖旗。参见“游牧八旗”(22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