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牙墩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阿訇。喀什噶尔(今喀什)塔什密里克庄人。属伊斯兰教黑山派。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娶居京之喀申和卓女为妻。喀申和卓系“白山派”遗裔,向居和卓坟附近。他因恳请将妻室移往塔什密里克庄遭拒绝,遂与布鲁特(今柯尔克孜)希布察克部落首领图尔第迈莫特结义,约集数百人,于次年八月四日举事,反对喀什噶尔阿奇木伯克玉素普。未遂被捕,受指控谋作“南八城王子”,和图尔第迈莫特俱被凌迟处死。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阿訇。喀什噶尔(今喀什)塔什密里克庄人。属伊斯兰教黑山派。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娶居京之喀申和卓女为妻。喀申和卓系“白山派”遗裔,向居和卓坟附近。他因恳请将妻室移往塔什密里克庄遭拒绝,遂与布鲁特(今柯尔克孜)希布察克部落首领图尔第迈莫特结义,约集数百人,于次年八月四日举事,反对喀什噶尔阿奇木伯克玉素普。未遂被捕,受指控谋作“南八城王子”,和图尔第迈莫特俱被凌迟处死。
1893—1988社会科学家。蒙古族。字焕鼎。广西桂林人。元云南梁王之后裔,※梁济子。14岁入中学读书,后就读于直隶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赴日留学,回国后,曾任天津《民国报》记者、司法部秘书。1917年
见“蜑”(2257页)。
贵州水西土司区划名。“则溪”,彝语音译,意为“仓库所在地”。贵州水西(鸭池河以西)安氏土司(初治贵阳城西半部,后移治黔西城)所辖十二则溪,初为仓库所在地,设官驻兵管理,后演变为行政区划和军事据点。每一
见“蒙古勒津”(2336页)。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喀尔喀札萨克旗。雍正三年(1725)置。封根敦为札萨克一等台吉,掌旗务。下设一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赐世袭。牧地在青海湖南岸。东至察罕哈达,南至南山
元代掌驿传的中央机构。太祖时始置站赤,太宗进一步完善,至元代,全国遍设驿站。世祖至元七年(1270),立诸站都统领使司掌其事。十三年,改为通政院。十四年,分置大都(今北京)、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
17世纪初荷兰侵略者在台湾构筑的侵略据点。天启四年(1624),荷兰殖民者被明朝军队逐出澎湖后,转移侵占台湾岛西南沿海地区,为立足台湾,先在安平的一鲲身构筑热兰遮堡。翌年,荷兰侵台新任长官宋克为在台湾
即“吴添半”(1076页)。
拉祜语音译,意为“丢伴”。解放前云南耿马县福荣地区拉祜族对离婚的称谓。在当地离婚比较自由,但必须举行一次简单仪式方得社会公认。仪式由村寨头人和本家族长主持,提出离婚的家庭通常只需用鸡煮一锅稀饭,另备一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蒙元《圣武亲征录》作撒里桓,《元朝秘史》作撤里黑昆。《西域图志》等作塞尔勒克,《西域闻见录》赛阔罗,《西域水道记》塞勒库勒,《东华录》作色埒库勒。位于帕米尔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