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察珲多尔济

察珲多尔济

1634—1699

清代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土谢图汗※衮布长子。驻牧土拉河南。顺治十二年(1655),继父位称汗,称斡齐赖赛因汗,为左翼长。与同族墨乐根诺颜、达尔汉诺颜、丹津喇嘛等遣子弟向清朝奉表贡。冬,复遣使与清廷会盟于宗人府,受命为喀尔喀8札萨克之一,向清廷进“九白”(白驼一、白马八)之贡。康熙十六年(1677),以兵助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鄂齐尔图汗抗击准噶尔部噶尔丹袭击,不及,鄂齐尔图被杀。继遣台吉色棱达什率兵三百,劫噶尔丹派往清朝的贡使。素与札萨克图汗不和,康熙元年(1662),因罗卜藏台吉额璘沁以私怨擅杀札萨克图汗旺舒克,与赛音诺颜部长丹津喇嘛出兵击之,迫额璘沁投卫拉特。后因拒绝归还来附之札萨克图汗部属众,复与札萨克图汗成衮纷争。二十五年(1686)经清廷调解,举行库伦伯勒齐尔(今蒙古乌兰巴托附近)会盟,仅归还部份属民,纠纷亦未彻底解决。二十六年,闻札萨克图汗沙喇附噶尔丹,会盟于固尔班赫格尔,以兵击杀沙喇及噶尔丹弟多尔济扎布。同年,与车臣汗诺尔布请清廷赐印,并疏请康熙帝上尊号,未准。以沙皇俄国不断侵占其辖地,于康熙十一年(1672),派卓立克图等人致书沙皇,不准俄国在蒙古土地上建立色楞格斯克城,令其迁走。十四年(1675),复遣加尔马比利克图等赴莫斯科,列举在色楞格斯克等地的俄国人攻打土谢图汗属部,劫掠妇孺和财产的行径。因俄国拒绝迁城,遂派弟西第什哩率军驻色楞格河地区,以遏止俄国对自己辖地的侵占。康熙二十七年(1688),喀尔喀遭噶尔丹袭击,兵败,走翁吉。后得赛音诺颜部长善巴兵助,复与噶尔丹鏖战,再溃,遂投附清朝,受命入居苏尼特界内鄂琳图牧地,清廷为加强北方边防和对喀尔喀蒙古的管理,于康熙三十年(1691)在多伦诺尔(今内蒙古多伦县北上都河西南岸)举行会盟。以其率众归诚,仍保留土谢图汗号。清廷依漠南蒙古例在土谢图汗部编旗佐。次年,改喀尔喀左右翼为三路,土谢图汗部为北路,由其统领,自是始称土谢图汗部。三十六年(1697),噶尔丹败亡后,该部复归土拉河驻牧。

猜你喜欢

  • 虎嵩山

    1880—1956宁夏伊赫瓦尼教派著名阿訇。名镇林,字以行。宁夏同心人,回族。自幼从父学习“虎夫耶”教派教理,精通阿文、波斯文,兼长汉文。18岁起,改遵伊合瓦尼教派,1902年起,在同心传教,宣绎伊合

  • 嘎喇

    古族名。清代对云南佤族的一种称谓。分布在“永昌、腾越内外境”。居山岭,种苦荞和杂粮为食,“不用牛耕,惟妇人用钁锄之”,因耕作粗放,产量不高,故狩猎采集在经济生活中仍占相当比重,虽有寨落,但迁徙无常。参

  • 杨中远

    渤海王国官员。大玄锡(871—893年在位)为王前期,官政堂省孔目。玄锡为答谢杨成规聘日时日方许就市交易,并谢日方将海上遇风漂着其地的渤海朝唐使门孙宰等资送回国,于唐乾符三年(日本贞观十八年,876)

  • 丘力居

    东汉末年乌桓首领之一。为辽西乌桓大人。史称其多谋勇健。东汉灵帝(167—189年在位)初年,据辽西,统部众5千余落,自称王。中平四年(187),受汉叛将张纯诱使,随从攻扰蓟中。次年,攻掠青、徐、幽、冀

  • 番耆

    清代对高山族“番社”中孚有声望的老者称谓。不属村社头人,但重要社务如通事、土目的禀举或请斥革,村社公有土地的给垦或典押等,常由他们签名认许,社内争执,通事、土目也常会同他们予以调处。

  • 宕渠水

    见“渝水”(2285页)。

  • 革失帖木儿

    明代哈密※哈剌灰首领。初为平章,与千户拜迭力迷失、舍人迭力迷失虎力等共管哈剌灰。成化年间(1465—1487),哈密为土鲁番攻占后,率众居苦峪城(今甘肃敦煌东北,安西东南)。弘治七年(1494),被明

  • 青阳先生文集

    亦名青阳文集、余忠宣公集。书名。元代党项人余阙撰。因余氏曾耕读于青阳山,故名。9卷。卷1为诗集,卷2至卷8为文集,门人郭奎辑;卷9有诗14首、文8篇,张毅续辑。明正统十四年(1449)沅陵县丞高诚汇刊

  • 亦集乃路

    古地名。汉之西海郡居延故城所在地。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以西夏黑水镇燕监军司改置,立总管府,治所在亦集乃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哈拉浩特,即黑城),属甘肃行省。明初,明朝与北元曾在此多次激战。洪

  • 阿嘉呼图克图三世

    见“洛桑坚样嘉措”(17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