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徐夷”(1893页)。
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实弟长子。康熙五十八年(1719),袭札萨克一等台吉。雍正九年(1713),随清军击准噶尔兵于苏克阿勒达呼。十年,随额驸策棱战准部
蒙古地区名。亦作幕南。蒙古高原的大沙漠,将高原分为南北两个地区,此指大漠以南地区。昔匈奴曾据有其地,东汉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乌桓乘匈奴国乱、灾荒,击之,“匈奴转北徙数千里,漠南地空”(《后汉书
地区名。位于今吉林省东北部。清宣统元年(1909)置。治所在南岗,又名局子街(即今吉林省延吉市)。辖域东界汪清县,西连敦化县,南接和龙县,北邻宁安府。辽属蒲卢毛杂等部地。金置海兰路。明置塞珠伦卫(即锡
蒙古语音译,意为“力士”。又译孛可。蒙古贵族以其为尊号,以示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成吉思汗时代,“有一国不及之力”的不里、蔑儿乞部的赤勒格儿,均享有此称。
古国名。又称蒙舍诏。唐初以乌蛮为主体建立。原为乌蛮※六诏之一。因地处其他五诏之南,故名。贞观二十三年(649),其渠帅独逻(又名细奴逻)建立大蒙国,自称奇嘉王,开首府于蒙舍川(今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
?—1690清朝大臣。蒙古正黄旗人。巴图子。顺治十一年(1654),袭父牛录章京世职。十五年(1658),随信郡王多尼征湖广靖州,败敌二千余。进兵至贵州,随清军破敌三万余。十六年,还师,由水路至江宁,
草原名。“他拉”蒙古语意为“草原”。位于内蒙古阿噜科尔沁旗东北,是一个水草丰美的大牧场。南北长110华里,东西宽20华里,呈东西窄,南北长的梯形,总面积22万多亩。草原西部及西南部是一望无际的沙坨草甸
见“仇池”(321页)。
珞巴族巴达姆方言音译,意为“迎亲战斗”。珞巴族婚姻仪式之一。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墨脱以南的珞瑜地方。在比较富有的家庭联姻时,男女双方选定结婚日期后,由男方全副武装的男子背着大米、酒和各种肉类,向女方家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