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

①一般指多民族国家里人口居于少数的民族,有的国家系对外来移民的称谓,有的国家还指种族。 ②中国对人口比汉族处于少数的民族的称谓。中国民族众多,有史以来华夏——汉族人口就占大多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民族识别,中央政府于20世纪50年代确认了汉族和38个少数民族,60年代确认16个少数民族,70年代确认1个少数民族,迄今为止,共确认55个少数民族。据1990年人口普查,少数民族人口为91200314人,占全国人口的8.04%,其中人口最多的为壮族,有1548万多人,100万人口以上的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布依、侗、瑶、朝鲜、白、哈尼、哈萨克、黎、傣等17个民族,人口在100万以下,10万以上的有畲、傈僳、仡佬、拉祜、东乡、佤、水、纳西、羌、土、锡伯、仫佬、柯尔克孜、达斡尔、景颇等15个民族,人口在10万以下的有撒拉、布朗、毛南、塔吉克、普米、阿昌、怒、鄂温克、京、基诺、德昂、乌孜别克、俄罗斯、裕固、保安、门巴、鄂伦春、独龙、塔塔尔、赫哲、高山、珞巴等22个民族。少数民族有悠久的历史,为缔造伟大祖国、创造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作出过重要贡献,他们与汉族共同斗争,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少数民族大多分布在边疆地区。有20多个少数民族与国外相同民族毗邻而居。蒙古、藏、哈萨克等一些少数民族以经营畜牧业为主,中国五大牧区都在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十分富饶,尤以森林业、畜牧业和多种地下矿藏的资源丰富而著称。解放初,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社会还处于保留有浓厚原始公社残余或奴隶制或农奴制的社会发展阶段。一部分已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很多少数民族普遍地信仰多种宗教,回、维吾尔等10个少数民族基本上全民信仰伊斯兰教;藏、土、门巴等一些民族基本上全民信仰藏传佛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实现民族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建立5个相当于省级的民族自治区,相当于地区级的30个民族自治州和相当于县级的124个自治县。已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有45个,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另有散杂地区建立了1500多个民族乡。新中国建立以后,少数民族地区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原来的剥削制度,基本上消灭了剥削阶级,先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得到了全面的较快的发展,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获得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他们正在发展的道路上大步前进。

猜你喜欢

  • 赏哈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又作商哈簇。属岷州卫(治今甘肃岷县)管辖。成化元年(1465)七月,其族僧人癿丹端竹等入朝贡马及方物,赐以衣服、彩缎等。九月,族人札顺亦来朝贡马及方物,赏赐如例。四年(1468),癿丹

  • 马援

    前14—公元49汉代将军。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汉族。字文渊。先世赵奢为赵将,号曰马服君,因以为氏。重合侯马通之曾孙。年12岁而孤,少有大志。初为郡督邮。新朝王莽(公元9—23年在位)末,四方兵起

  • 呵呢呐

    赫哲族的一种民间小调。赫哲语音译,亦作“合呢呐”。因歌曲开头、结尾均用“呵尼呐”,唱词中也间插入此三字得名。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多为妇女织鱼网、晒鱼兽肉干等劳动时哼唱。曲调开朗、明快,

  • 冯?

    汉族。汉代沟通西域各国的女使者。原为楚王刘戊侍女,习书史,有干才。武帝天汉元年(前100),扈从解忧公主至乌孙和亲,后嫁乌孙右大将,史称冯夫人。常代公主至西域各国行赏赐,为沟通乌孙、西域各国与汉友好作

  • 赫连公德

    五代时吐谷浑部首领之一。唐末代北吐谷浑首领,唐封大同军节度使※赫连铎后裔。历任宁朔府都督、检校工部尚书。后唐天成三年(928),受后唐封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右仆射,赐忠义、正卫功臣。后晋天福六年(941

  • 孛特本部

    金代西北路诸部族之一。金代曾在此地设部族节度使,女真人夹谷吾里补曾任此职。正隆六年(1161),该部节度使逐斡曾随从※移剌窝斡起兵反金,并力劝窝斡拒绝金使臣移剌扎八之招降,同年十二月,窝斡称帝,改元天

  • 太悉伏

    南北朝时期鲜卑薛干部首领。《晋书·赫连勃勃载记》作“他斗伏”,一说即《魏书·薛野䐗传》之“达头”。原居于三城(在今陕西延安市东南)。北魏登国六年(391),铁弗匈奴首领刘卫辰败亡后,率部

  • 包衣喇嘛

    清代陵寝寺庙喇嘛。清制,在东陵隆福寺和西陵永福寺都设有包衣满洲喇嘛。如宫缺一样,缺出时由镶黄、正黄和正白三旗包衣佐领下人挑补,亦可在陵上一般服役的包衣满洲人中选补。参与陵寝祭祀等活动。

  • 蓝玉

    ?—1939明初将领。安徽定远人。回族。明大将常遇春妻弟。初隶常遇春帐下,以作战勇敢,累立战功,擢大都督府佥事。洪武四年(1371),从傅友德、汤和伐蜀,克绵州(今绵阳),夏主明升(明玉珍之子)降。五

  • 攸乐山起义

    即“基诺族起义”(20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