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平埔人

平埔人

部分台湾高山族的称谓。清代亦称“平埔番”。主要散布在台湾西部和北部沿海平原及浅山。因其大多居于较为平坦的地区,故名。过去有人将其分为若干支:凯达加兰人,分布在基隆、淡水及台北附近;噶玛兰人,分布在今宜兰县境,史称噶玛兰三十六社;道卡斯人,分布在今新竹、苗栗二县海岸平地;巴则海人,分布今台中县境的丰原、东势一带;巴布拉人,分布在今台中县大甲溪和大肚溪之间的海岸地区;巴布萨人,分布在今彰化县大肚溪以南,浊水溪以北海岸区域;和安雅人,分布在今嘉义和南投县境;西拉雅和马卡道人,分布在今台南市附近及高雄、屏东、台南等县一带;邵人,史称“水沙连番”,居于日月潭附近。与汉族接触较早,受汉人先进的经济文化影响较深,为高山族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部分,长期以来虽和汉人互有融合,但仍保留着本民族的特点。

猜你喜欢

  • 北托不

    “托不”,契丹语。是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部族下置石烈。北托不为※突吕不部下之一石烈。

  • 伏俟城

    古城名。吐谷浑王国都城。“伏俟”,吐谷浑语,意为“王者”,即“王者之城”。故址在今青海共和县铁卜卡古城,位于布哈(喀)河河口附近,南依石乃亥北山,北临切吉河。梁大同六年(540),吐谷浑夸吕可汗营建宫

  • 咄摩支

    即“伊特勿失可汗”(812页)。

  • 轿站

    元代驿站的一种。时驿站分陆站和水站,轿站为陆站之一种。站户以轿运送使臣。《经世大典·序录·驿传》:“山行轿,倦者给卧轿”。据《元史·兵志四·站赤》,除江浙行省设轿站35处,有轿148乘外,诸陆站也多配

  • 雍正上谕八旗

    书名。清官修雍正朝谕旨汇辑。雍正九年(1731),果亲王允礼等奉旨承纂,始将五年(1727)以前所发谕文汇辑成帙,继又续辑,最终收录530余条,20余万言,于乾隆初年刊刻成书,凡1函10册。该书谕文属

  • 金筑安抚司

    土司名。元末安抚密定曾入朝贡马。明洪武四年(1371),置长官司,以密定为长官,世袭,隶四川行省。十四年(1381),升为安抚司,以密定为安抚使,世袭。二十九(1396),改隶贵州军民指挥使司。治所在

  • 窊合儿

    即“阿勒根彦忠”(1237页)。

  • 北大王墓志

    辽代契丹大字、汉字墓志。又作“耶律万辛墓志”。为一合,志盖正面刻汉字一行“北大王墓志”,背刻汉字21行,510字;志文刻契丹大字27行,783字。汉文叙墓主人家世,契丹字述其仕途,两者不对译。墓主人耶

  • 卓杞笃

    即“卓其笃”(1382页)。

  • 八车冷

    即“巴奇朗”(4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