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库伦伯勒齐尔会盟

库伦伯勒齐尔会盟

清政府为调解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和札萨克图汗部内讧举行的一次会盟。康熙元年(1662),札萨克图汗旺舒克被同部台吉额璘沁袭杀后,属众溃散,多往依土谢图汗部。二十三年(1684),札萨克图汗成衮屡索取不获,两部遂争战不息。对抵御沙俄蚕食,巩固北部边疆极为不利。清政府为平息纷争,扭转形势,于同年先派内大臣和达赖喇嘛使者前往调解,复于二十五年(1686),派尚书阿尔尼、达赖使者西勒图呼图克图会同札萨克图汗沙喇(成衮子)、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弟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在库伦伯勒齐尔(今蒙古国乌兰巴托附近)举行会盟,各部济农、诺颜、台吉、寨桑等60余人亦参加。双方在会上达成协议:消除纷争,两部互相侵占之台吉、人民各归本主。会盟收到预期的成效。

猜你喜欢

  • 兰州回教劝学所

    近代回族教育团体。1913年5月12日成立。所址在兰州孝友街(今酒泉路)清真寺。由甘肃提学使马邻翼,会同甘肃提督马安良、甘州提督马麟和喇世俊、蔡大愚等及回民乡绅共同创办。以筹办回民新式学校,促进和发展

  • 奕蠡王

    匈奴官名。见“谷蠡王”(1100页)。

  • 吐蕃崇佛赞普人名表

    敦煌吐蕃藏文文书。见《敦煌吐蕃文献选》伯字849号卷子。该卷主要记述印度及吐蕃崇佛诸王及大德人名。其中有6行记载崇佛之吐蕃赞普人名,内容是:吐蕃圣神赞普具三缘者:松赞干布、赤松德赞、赤祖德赞、赞普日巴

  • 札藏寺

    黄帽派喇嘛庙。位于今青海湟源县西30里。为青海黄河北右翼蒙古各旗置建。住寺喇嘛俱为蒙古族人。解放前有喇嘛128名。车臣诺们汗住持。原有右翼盟长公署及右翼王公贝勒等办事处。绕寺而居皆蒙古人,约有数百户。

  • 边务收支局章程

    清末管理边务财政收支之措施。光绪三十三年(1907)设边务收支局,并制定管理章程:设总办1员,禀承边务大臣总司出入款项;提调禀承边务大臣及总办稽核一切出入款项;设5科,由总办选专员,边务大臣核准,专办

  • 阿尼哥

    约1244—1278元代著名雕塑、建筑工艺师。尼波罗(今尼泊尔)人。擅长绘画、雕塑及铸金为像。中统元年(1260),世祖命帝师八思巴于吐蕃建黄金塔,被征召至吐蕃受委监其役,周年塔成,遂从帝师受戒,剃度

  • 达巴八措

    清代西藏门隅地区行政区划之一。亦作“塔巴八部”。位于西藏山南地区东南部、门隅西部。※《君民世系起源明灯》载,9世纪初,叶尔巴拉隆贝吉多吉弑达玛赞普后,其兄弟嘎瓦·秋多吉逃亡至此“统治百姓”,设“有管理

  • 铁点敖

    1830—1860清代新疆倭里罕和卓同党。回族。祖籍甘肃固原,后迁居新疆精河大河沿。继随父铁林时往喀什噶尔(今喀什)经商。咸丰七年(1857),因殴打清军营兵被拘。旋倭里罕统兵陷喀什噶尔,获释,遂从叛

  • 卡班巴伊

    清代左部哈萨克(鄂尔图玉兹)英雄。又称卡班巴依巴图鲁卡班拜,本名艾孜巴查尔。“卡班巴伊”,意谓“野公猪”,以示其像“野公猪”一样勇猛。又称“达拉波孜”,意“雪青马”,含有出类拔萃、引人注目、瑕不掩瑜等

  • 海东青

    鸟名。亦称“海青”。雕的一种。因产于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中游以东至海地(包括附近海岛)而得名。善捕水禽小兽,以翼搏击,“大者力能制虎”,有“羽中虎”之称。以羽色纯白为贵,白而杂他色者次之,灰色者又次之。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