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差
藏语音译,即“喇嘛差”。是寺院领主对农牧民的剥削形式之一。旧时西藏地区寺院头人经常以勒派方式,让一些贫苦农牧民子弟到寺庙来,名义上是当喇嘛,实际是在寺院中当差服役,※差巴有3子者,2子去支差,※堆穷(小户)只有1子者,也得去支差,实为披着袈裟的奴隶。民主改革后,取消喇嘛头人的特权,此差已不存在。
藏语音译,即“喇嘛差”。是寺院领主对农牧民的剥削形式之一。旧时西藏地区寺院头人经常以勒派方式,让一些贫苦农牧民子弟到寺庙来,名义上是当喇嘛,实际是在寺院中当差服役,※差巴有3子者,2子去支差,※堆穷(小户)只有1子者,也得去支差,实为披着袈裟的奴隶。民主改革后,取消喇嘛头人的特权,此差已不存在。
近代回族人民起义。1926年西北军刘郁芬部在甘肃扩充军,抓丁派饷,横征暴敛,民不堪命。1928年3月,马仲英在河州首先发动回族群众,揭竿而起,提出“反对国民军,赶走刘郁芬”、“不杀回,不杀汉,单杀国民
1227—1286元朝大臣、将领。又作阿里海涯、阿力海涯、阿鲁海牙。畏兀儿人。文学家※贯云石之祖父。原居西域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北),少家贫,务农。经举荐,事世祖于潜邸,任宿卫。中统三年(1262),
金代北边诸部族之一。金朝曾在此设部族节度使。军兵事属西北路招讨司。明昌三年(1192),罢节度使,以招讨司兼领。
壮族长篇英雄史诗。流传于广西桂中、桂南、桂西等地,尤以红水河流域为最盛。原为“方块壮字”手抄本,有数千行之多,不分章节,七言腰脚韵体。整理翻译为汉文后分为《吞珠》、《斗奸》、《当王》、《压日》、《赶山
见“循化”(2258页)。
?—1865清朝将领。科尔沁左翼后旗(今内蒙古科尔沁左后旗东北)人。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道光五年(1825),承袭科尔沁札萨克多罗郡王爵。后授御前大臣、蒙古正蓝旗、满洲镶白旗都统。咸丰三年(1853
1335—1424元末明初诗人。字永庚,号友鹤山人。回族。先世为元初西域巨商,曾赞助元世祖忽必烈西征,立有军功,历参政典。父职马禄丁官武昌达鲁花赤,遂定居其地。年青时就读于南湖书院,发愤读书,以通《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巴汗俄尔札萨克旗、巴颜诺尔札萨克旗。康熙三十六年(1697),和硕特台吉巴延阿布该阿玉什季子扎布率众归清。雍正三年(1725),封札萨克一等台吉,建旗。下设1佐领。归西宁办事大
参见“高山族收获祭”(1920页)。
684—731唐代后突厥贵族。名阙,特勤为官号。阿史那氏。※颉跌利施可汗骨咄禄次子,※毗伽可汗弟。久视元年(700),随叔父默啜可汗征六州胡。神龙元年(705),胜唐将沙吒忠义。景云元年(710),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