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更
唐代吐蕃社会中奴隶阶级的一个等级即奴隶的奴隶,亦译“奴下奴”。详见“更” (1048页)。
唐代吐蕃社会中奴隶阶级的一个等级即奴隶的奴隶,亦译“奴下奴”。详见“更” (1048页)。
?—1012宋朝边将,丰州党项族藏才部首领。父事契丹。宋开宝二年(969)随父归附宋朝,授丰州牙内指挥使。四年,父卒,改天德军蕃汉都指挥使,知州事。五年(972),移丰州刺史。太平兴国七年(982),
?—1861清朝将领。蒙古正白旗人。何图哩氏。原名伊清阿,字松坪。以骁骑校从征喀什噶尔(今喀什),选授侍卫。为避清国号,宣宗命改名为伊兴额。道光十九年(1839),升三等侍卫,改隶满洲。咸丰三年(18
突厥汗国官名。突厥语音译。始见于8世纪突厥文碑铭。初译为“匐”。元时译为别、伯、卑、毕,清时译为伯克、白克。新疆建省前,地方政府仍保留此种官称,自阿奇木伯克及其副职伊沙噶伯克以下,约有职司、名目不同之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皆设有瓦里。撒不为辽道宗※太和宫下之一瓦里。
即“雒常”(2457页)。
见“句吴”(585页)。
?—1636明代至蒙古传教的第一位格鲁派(黄教)藏僧。本名锡喇布,藏文史籍作佐格阿升喇嘛,蒙文史籍又作阿哩克喇嘛。出身于安多地方的萨木鲁家族。索南嘉措(第三世达赖喇嘛)母近亲,故称阿兴喇嘛(意为舅喇嘛
见“内管领”(308页)。
古地名。秦置,以管理归附的义渠人。汉因之。属北地郡,在今庆阳县西南。王莽改称义沟。东汉时废。
北室韦诸部首领的称号。室韦族在南北朝(420—589)时分南室韦、北室韦等五部(隋时各又分裂若干部,凡25部),南室韦诸部首领称※“余莫弗瞒咄”,北室韦诸部首领用此称。其下每部有※“莫何弗”三人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