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抚水蒙氏

抚水蒙氏

唐宋时期抚水州豪族。唐时抚水州在黔中道南部(今贵州三都、广西环江一带)。居民主要有区、廖、潘、吴四姓,首领皆出自上、中、下三房及北遐镇蒙姓。上房居帚洞,中房居前村,下房居博贺村。住地稍平,夹龙江以种植水田。首领住所称楼屋战棚,以竹栅围卫。唐末,蒙氏首领据其地,自为刺史。宋兴,始通中央王朝。雍熙(984—987)中,补蒙令地殿直,蒙令札奉职。咸平(998—1003)中,因饥寒时有叛服。宋廷“不欲尽剿”,多安抚之。首领蒙顶、蒙汉诚、蒙虔玮、蒙填等先后入朝贡献输兵器,宋授以官。景德三年(1006),首领蒙填,尽还所掠民众赀畜,归服。大中祥符六年(1013),首领指挥使蒙但,举族归顺,徙于桂州。九年,酋帅※蒙承贵率众反宋,攻宜、融州界,为平州刺史曹克明剿抚,双方歃血盟誓,结好。是时,抚水州改为安化州,故又有※“安化蛮”之称。终宋之世,蒙氏子孙,雄长所部,自成势力,割据一方,屡服屡叛,宋廷不欲多事,仅羁縻而已。元代,豪族继起,逐渐形成蒙、皮、雷三姓统治。明以三姓为土司统领其地。至正德元年(1506),始设县,任流官。蒙氏势力遂衰。今水族中蒙姓仍占人口多数。

猜你喜欢

  • 梅何

    景颇语,意为“栽芋”。景颇族最古老的姓氏。据说景颇族先人最早学会栽种的作物是芋,后来才慢慢学会点种旱谷、玉米、荞等,故名。今天景颇族人在给亡魂祭献时必须用芋,甚至墓上也多画有芋的标志,以纪念祖先栽芋的

  • 脱脱忽

    明代哈密※哈剌灰首领。武勇善战。曾被土鲁番速檀阿黑麻所俘。弘治七年(1494),从土鲁番归。初为哈密卫都督奄克孛剌向明廷推举7人之1,当另6人受封时,其尚在土鲁番。待归来后,明廷补命其为指挥同知,与拜

  • 乙弗浑

    见“乙浑”(3页)。

  • 木刮

    傈 僳僳语音译,意为“古歌”或“古调”。傈僳族古老的叙事民歌曲调名。通常在老年或成年男子之间对唱。一般为一个或两个歌手领唱,其余歌手群起和唱。领歌词至少两句,多可达10多句,和唱词主要为最后两句。内容

  • 莫朗

    珞巴族阿帕塔尼部落方言译音,旧时祈求丰收的仪式名称。珞巴族习俗,流行于西藏自治区西巴霞曲流域。每年春耕开始前,以村为单位,在巫师的带领下,穿着节日服装的青少年男子,在一定范围内,到各村游行,在路过庄稼

  • ?

    ?—前299战国时中山国国王。单称“��”。白狄鲜虞人,姬姓。※中山王子。周赧王七年(前308),父卒,嗣王位。在圆壶上刻以悼辞,以纪父功,并将圆壶、大鼎、

  • 恩格图

    ?—1648清初将领。蒙古科尔沁部人。初率众投后金,隶正红旗,授牛录额真。驻守伊兰布里库,防蒙古游牧界。天聪年间(1627—1636),屡从皇太极征明,攻遵化,袭大安口,以功授二等甲喇章京世职,升兵部

  • 邓贤佐

    唐代白狗羌首领。武德七年(624)率众归附,唐于姜维城置维州(治所在薛城县,今四川理县东北),领金川、定廉以处之。贞观元年(627)叛,罢郡县。三年(629),左上封生羌酋董屈占等举族内属,复维州郡县

  • 托音

    蒙古喇嘛的称号之一。亦译脱因、脱印。《华夷译语》、《登坛必究》、《卢龙塞略》等释作“和尚”。后指贵族出身的喇嘛,如蒙古著名的※内齐托音一世、※内齐托音二世均为贵族出身。

  • 黄头部

    即“黄头室韦”(20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