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披勐

披勐

傣语音译,意为部落神、勐神(地方神)。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傣族原始鬼神崇拜中的部落保护神。各勐均有之。一般为本勐历史上英雄人物或部落酋长化身,也有来源于当地最古老的村寨神或历史上被战败者的首领。祭祀称“灵披勐”,为全勐的重要祭祀活动。由勐内主持宗教活动的“摩勐”主持。一般是1年一祭,也有3年、4年一祭或9年一大祭的。每次祭期一二天,有隆重而繁琐的仪式,通常以特定颜色的牛或猪作祭品,有用竹杆标牛,煮食牛肉的原始遗风。参加祭祀者穿戴统一服饰。祭祀期间,用树枝、竹子做的“打僚”封闭路口,禁止外勐人进入,本勐召勐、佛爷、小和尚不得参加。在勐海地方,召勐还被禁锢在家里,并接受摩勐的“告戒”。此项活动还是各勐老寨共有的特殊权利和义务,新建寨子的外来人,仅能参预辅助性事务。

猜你喜欢

  • 燕王

    ①辽封爵。天显十一年(936),恒山(今河北正定)人赵延寿(本姓刘)降辽,翌年授幽州节度使,封此爵。天禄元年(947),中台省右相耶律牒蜡(又作牒䗶)“亡归世宗”。次年,为南京留守,封燕

  • 六万户

    明代东蒙古6个大部的统称。蒙文史籍云,元惠宗(顺帝)逃离大都(今北京)时,从各地脱出6万蒙古人众(一说10万人众),分散于漠南、漠北各地。后逐渐形成6个大部(万户),分左、右翼,分别由元裔的大汗、台吉

  • 丹增曲结

    清代西藏贵族。九世达赖喇嘛隆朵嘉措之父。原系西康邓柯地方春科土司。嘉庆十年(1805),其子被确认为达赖喇嘛后,清朝按例封其为公爵,赏头等品带,后随达赖喇嘛入藏,噶厦政府照例赐庄园、百姓,成为西藏大贵

  • 即“乌累若鞮单于”(352页)。

  • 特母哥

    辽末将领。契丹族。天祚帝保大年间,任硬寨太保。三年(1123)四月,与诸皇子、皇妃被女真军围于青冢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南),奋力突出,救天祚帝次子雅里于难,赴云内州(今内蒙古托克托南)见天祚帝。时拥

  • 悦勃大肥

    见“闾大肥”(1727页)。

  • 富尔哈河卫

    见“弗郎罕山卫”(670页)。

  • 兀鲁思别吉

    组合词ulusbigi音译。 “兀鲁思”(ulus),蒙古语,原意为“百姓”、“大众”,后引伸为“国家”和“领民”、“领地”。“别吉”(bigi~begi),蒙古语意为“公主”,蒙、元皇室及诸王之女称

  • 阿底峡

    982—1054吐蕃佛教后弘期进藏之印度高僧。初名达瓦宁波。梵文名迪巴嘎热施咱纳,藏文译作贝玛梅泽益西,意为“吉祥燃灯智”。藏史通称其为“觉卧杰阿府峡”,意为“佛王阿底峡”,简称“觉卧杰”(佛王或尊圣

  • 马腰

    彝语音译。旧时四川凉山雷波一带彝族对安家奴隶的称谓。等级地位同于※阿图阿加。住在主子周围,领种一份耕食地,每年用三分之一时间为主子劳动。子女要被抽一、两个做单身奴隶或陪嫁丫头,经主子配婚安家后,仍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