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披发

披发

古越人及其后裔壮侗语族诸民族的传统发式之一。亦称被发、散发。流行于古代百越民族分布区域及今两广、云、贵等地。其式:将头发留长,或解开高髻,让头发垂直,披散于脑后,俗称“披头散发”。《韩非子·说林上第二十二》即有“越人被发”的记载。《战国策·赵二·武灵王平昼间居》亦载:“被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淮南子·原道训篇》云:“九疑之南(今两广地区),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民人被发文身,以象鳞虫。”以后,分布于今两广地区的乌浒人、俚僚、峒僚人,皆存在此发式。

猜你喜欢

  • 朵哥麻思

    见“朵甘思”(840页)。

  • 夹谷清臣

    1133—1202金大臣。本名阿不沙。胡里改路(治今黑龙江依兰)桓笃人。女真族。夹谷(亦作夹古、加古)氏。善骑射。皇统八年(1148),袭祖驳达猛安。大定元年(1161),以拥戴功迁昭武大将军。从右副

  • 帖木儿王朝

    见“帖木儿汗国”(1397页)。

  • 岭南风俗记

    书名。壮族风俗志书。1篇。北宋吴处厚(字伯固,福建邵武人)撰。作者在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任大理寺丞时,曾到广南西路宾州(今广西宾阳一带)审理讼案,见到当地居民“相呼不以行第,唯以各人所生

  • 长鼓舞

    朝鲜族民间传统舞蹈。流行于延边等地区。长鼓亦称“杖鼓”,长约70厘米,鼓身呈圆筒形,木制结构,中段细实,两端粗空,系绳绷皮而成,常用于伴奏。在《长鼓舞》中,它即是伴奏乐器,又是舞蹈道具。多为女子表演。

  • 蜡匝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松藩卫,在今四川松潘西北境。洪武十四年(1381),明朝在其地置蜡匝族长官司,任命当地部落首领充长官,管理族部事务。详见“蜡匝簇长官司”(2452页)。

  • 归化关

    清代归化城(今呼和浩特)税关。乾隆(1736—1795)初年设立。置监督一员,由山西巡道兼任。对过境的货物及贩回的牲畜等按章征税。所征税款,分印子钱、驮子钱、毛包钱等名目。时内地百货商品,出杀虎口经归

  • 阿巴·癿乞儿

    ?—1514蒙古※朵豁剌惕部异密。※忽歹达后裔。在家族内部斗争中获胜,成为家族世袭领地——※向阳地的统治者,后自称汗,多次击败※东察合台汗国军队的进攻,积极向四周扩展,《拉失德史》称其政权为“喀什噶尔

  • 廉希贤

    1247—1275元朝大臣。字达甫,一名中都海牙。畏兀儿人。魏国公※布鲁海牙之侄。年20余,与从兄廉希宪同侍世祖,出入禁中,处事慎密。至元初,以北部王拘杀使者,奉世祖命往谕,致使王悔谢,以功受赏赐。进

  • 喀尔喀车臣汗部车臣汗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跨克鲁伦河。东至乌兰温都山接本部右翼左旗界,西至塔奇勒噶图山接本部左翼中前旗界,南至阿尔图山接本部中末右旗界,北至哈喇莽赉山接本部右翼前旗界。有佐领2。会盟于克鲁伦巴尔和屯盟。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