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拉珈语

拉珈语

自称“拉珈”的瑶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的部分山村,使用人口约有9000人。拉珈语内部比较一致,可以不划分方言、土语,其语言特点,语音:声母分单纯音、复辅音、唇化音、颚化音4类,共35个,韵母复杂,多达119个。在固有词中送气音和清化鼻音声母都只出现于单数调音节。和壮侗语族大多数语言一样,在浊塞音声母前都带有喉塞音,如b bl等。韵尾前的元音i、ε、a、o、u都分长短。有—m、—n、—p、—t、—k等辅音韵尾。有一套鼻化韵母,鼻化成分比较重,有的带鼻音韵尾的韵母还要鼻化,如:、:、:n等。有8个基本调类,舒声调6个,促声调2个,跟古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因声母清浊而又各分阴阳的情况相同,阴入、阳入又以元音的长短各再分为两个调值。词汇:词根以单音节的居多,构词能力较强。合成词大多数是修饰式的,带附加成分的词不多,附加成分都是前加成分。借词来源于汉语和壮语,汉语的占优势。早期汉语借词多为单音节的,语音接近粤方言;近期汉语借词多半是双音节的政治、文化用语,语音接近西南官话。语法:表示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是虚词和语序。单音节的名词单独出现时多带量词,量词的这种用法,有定冠词作用。形容词作定语时大都在中心语后,数量词组作定语时在中心语前。指示代词分鼻音声母和边音声母两组,都有近指、中指、远指的区别。鼻音组专门用来作量词或含有量词的词组的定语,位于中心语后,边音组多在带判断动词“是”的句子中充当主语,位于判断动词前。边音组的指示代词还可以指处所,充当宾语,位于句末。动词没有自动和使动语法范畴。判断动词“是”有tok55和tuk24两个,tok55多用于肯定的陈述句,tuk55多用于带否定副词的疑问句,也用于单独回答提问。状词作形容词、动词的状语时在中心语后。主语在谓语前,宾语、补语都在作谓语的动词后。

猜你喜欢

  • 大坌坑文化

    台湾先民早期新石器文化遗址。1964年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师生在台北八里乡大坌坑首次发掘,故命。出土遗物以粗砂陶片为主,从陶片中能辨认出有碗、瓮、瓿等器皿,体部盖满绳印纹。石器有小型打制石斧、磨制小型

  • 宁猛力

    ?—600南朝至隋时钦州少数民族首领。钦州人。族属乌武僚(壮族先民)。宁氏家族世为钦州地区豪门大酋,《新唐书·南蛮传》云:“有宁氏者,相承为豪”。陈朝时被封安州(隋时改钦州)刺史,自恃兵威,雄据一方。

  • 拉让巴呼图克图

    见“咱雅班第达”(1628页)。

  • 册盖

    见“哀册”(1717页)。

  • 碾伯所志

    青海省方志。清李天祥(山东临番县人,曾任碾伯所千总)编撰,梁景岱(陕西三原县人,曾任西宁卫儒学教授)鉴定。成书于康熙四十六年至五十年(1707—1711)之间,故又称《康熙碾伯所志》、内容涉及今青海乐

  • 赤窟

    见“赤驹”(1011页)。

  • 铁骊

    辽金时东北部族名。又作铁离,有时也写作铁甸。史书中有时以铁勒代铁离,或以铁骊代五国部的越里吉,是修史者之疏误。原为黑水靺鞨之铁利部,后被渤海兼并。辽天显元年(926)渤海亡后,遣使向辽纳贡,始称铁骊。

  • 乌塔汗

    皮口袋。鄂伦春语音译。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为旧时鄂伦春人皮制用具的一种。以4条犴大腿皮或2个犴头皮制作,3—4天做成,可用十几年。每只可装粮食或肉干50斤。黑龙江省逊克、呼玛和爱辉县

  • 连州

    州名。广东瑶族主要聚居区。隋开皇十年(590)置,治桂阳县(今广东连县)。唐时辖境相当于今连县、连南、阳山等地。元至元十七年(1280)升为路,不久复为州。清康熙时曾在此设理瑶同知,驻三江口城,专理瑶

  • 古尔摩万户

    元代乌思藏地方万户之一。又作古尔万户、古尔摩哇万户。世祖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亦称释教总制院),命乌思藏高僧八思巴国师(后升号帝师)领院事,二十五年(1288),总制院改名宣政院,仍以帝师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