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拉祜语

拉祜语

我国拉祜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境内,其余分布在孟连、西盟、耿马、景谷、双江、勐海等20多个县里。使用人口30多万。在境外,主要分布在缅甸(约15万)、泰国(约4万)、老挝(约1万)和越南(约1500)。拉祜语有拉祜西和拉祜拉两个方言,方言间的实际差别不算太大,同源词占75%左右。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以云南省澜沧县拉祜纳方言为例。语音特点:单辅音24个。塞音、塞擦音分清、浊、清送气3套,有唇齿部位和小舌部位的音,塞擦音只有1套,无复辅音。有9个单元音和10个复元音。复元音分后响的(3个)、前响的(5个)和三合的(2个)。复元音多数出现在汉语借词中,少量出现在固有词中。无辅音韵尾。有7个声调,其中有5个舒声调,2个促声调,出现在促声调音节的元音都读紧元音。语法特点:虚词和词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形态不丰富。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10类。在名词后加助词表示复数。量词较丰富,数词和量词必须连用,连用时数词在前,量词在后。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和复数,双数和复数的第一人称有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人称代词重叠后中间嵌以qha3表示反身。疑问代词由a1、qha2等疑问语素加量词、处所词或时间词构成。动词有时态、态等语法范畴。时态分将行、进行、已行、完成等类,均用在动词后加时态助词的方式表达。有用残存的屈折形式表示自动和使动的现象,其手段有辅音交替、声调变异、元音交替以及3种手段综合使用的。有在形容词前加词头表示名物化现象的。结构助词不多,但使用十分广泛。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一宾一谓,名词、代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状语放在谓语前面。词汇特点:词汇主要由单音节及单音节合成的合成词组成,多音节的单纯词很少。四音联绵词很丰富。复合词的构成形式有并列、偏正、主谓、宾动、补充等。派生词以加词尾为主,加词头的派生词较少。借词主要来源于汉语,也有少量傣语借词。

猜你喜欢

  • 差康

    藏语音译,意“支差者住房”。旧时西藏※三大领主连同※差地一起分予※差巴居住的房屋。差巴对该房屋只有使用权。

  • 开封回汉农民抗粮斗争

    清光绪三十年(1904),因政府强迫农民补交沙荒地税粮,河南开封府东乡治台村回族农民李元庆等10人,被群众推举,向开封知县孔凡浩请愿,要求免征,孔凡浩佯称上报,一面暗中对抗粮群众实行分化瓦解。九月二十

  • 哈拉墩

    见“皮朗古城”(671页)。

  • 噶桑丹增嘉措

    见“罗桑旺秀噶桑嘉措”(1425页)。

  • 隆基

    辽末渤海后裔高永昌所建反辽政权大渤海国(一称大元)之年号。一作“应顺”。辽天庆六年(116)正月至五月(中有闰正月),凡6月。

  • 王昭君

    西汉宫女、匈奴呼韩邪单于妻。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名嫱,字昭君。晋代,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或明妃。汉元帝时(前49—前33年在位)以“良家子”被选入宫。史称其“丰容靓饰”。竟宁元年(前33),匈奴

  • 宾兔

    明代蒙古右翼鄂尔多斯部领主。蒙文史籍作爱达必斯达延诺延。孛儿只斤氏。※吉囊孙,※狼台吉(拜桑固尔)长子。嘉靖三十八年(1559),随叔祖父俺答汗率数万人进入西海(青海),败达延汗右翼叛臣卜儿孩,攻略当

  • 盅碗舞

    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流行的传统舞蹈。一般由妇女独舞,通常是在节日宴会上即兴表演,在酒酣兴足时,头顶碗,双手执酒盅,敲起清脆而有节奏的声音,即席翩翩起舞,击盅声与优美的扭肩、甩手动作,表现了欢快、喜悦、柔

  • 奄克孛剌

    明哈密都督。故右都督※把塔木儿子,忠顺王※罕慎之弟。畏兀儿人。弘治元年(1488)自兄被杀后,率众暂住边地。次年,明廷命将回赐罕慎的马驼价物给之。十月,袭都督同知职。五年(1492)受诏与都督佥事阿木

  • 萧图玉

    辽代将领。字兀衍。契丹族。北府宰相※萧海瓈子。圣宗统和初年,承天太后萧绰称制。以戚属入侍。寻为乌古部都监。因讨速母缕等部有功,迁乌古部节度使。十九年(1001),任西北路招讨使。二十五年(1007)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