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炉
帝王仪仗之一。通常为12对,于帝王出行时,分左右列于仪仗队中,引导前行。清朝为笼络蒙藏高僧,如达赖、班禅、呼图克图等,迎送之时,例由雍和宫喇嘛备办绣龙黄盖、黄轿及黄龙坐褥供其乘坐,并用提炉为仪仗,作先导。其制:以一根红漆或黄漆木棍,顶端刻金色龙头,末端刻金色龙尾,作炉柄,上有镀金铜环,环上垂系四根镀铜链子,铜链下部系镀金香炉,内焚檀香,行时香烟缭绕,加强仪卫气氛。
帝王仪仗之一。通常为12对,于帝王出行时,分左右列于仪仗队中,引导前行。清朝为笼络蒙藏高僧,如达赖、班禅、呼图克图等,迎送之时,例由雍和宫喇嘛备办绣龙黄盖、黄轿及黄龙坐褥供其乘坐,并用提炉为仪仗,作先导。其制:以一根红漆或黄漆木棍,顶端刻金色龙头,末端刻金色龙尾,作炉柄,上有镀金铜环,环上垂系四根镀铜链子,铜链下部系镀金香炉,内焚檀香,行时香烟缭绕,加强仪卫气氛。
清代满族两大部分之一的别称。又称新满洲。清代满族分为“佛满洲”与“伊彻满洲”两种。“佛”满语意为“旧”;“伊彻”意为“新”,指新编入八旗者。与佛满洲有诸多区别:佛满洲随努尔哈赤、皇太极起兵,编旗较早,
宋代壮族婚俗。流行于广南西路南丹土州(今广西南丹)。据南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卷下记载,略云:每年夏历七月间,在州官主持下,未婚青年聚集在土州厅堂内,堂中铺一块大毯。女青年身穿青花大袖衫,头上戴一块青
西域古国名。见《洛阳伽蓝记》。《魏书》、《北史》西域传作乾陀,在乌苌西,本名业波,为哒所破而改名。同传小月氏国也指该国,都富楼沙城。其王为大月氏王寄多罗子。寄多罗西徒后令其子守此城,因
西夏钱币名。铸于夏仁宗乾祐年间(1170—1193)。铜质,传世多品。
元朝将领。蒙古乃蛮部人。昔不察子。初任札剌儿都镇抚属副弹压。至元十年(1273),随军破宋襄阳。翌年,从都万户奥鲁赤破沙洋、新城。十二年,随参政阿剌罕破松关,署总把。从定岭海,署镇抚。二十四年,进武略
见“迈达哩胡土克图” (742页)。
①金陵墓名。天会十四年(1136),熙宗追谥※完颜劾里钵为圣肃皇帝,庙号世祖。皇统四年(1144),号其陵墓曰永陵。原在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子)附近,正隆元年(1156)十月,迁葬于大房山(今北
唐代在东突厥地区建立的羁縻机构。龙朔三年(663)分定襄都督府置。以其首领为都督,职位世袭。侨治朔方(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下辖郁射(郁射施部)、艺失(多地艺失部)、卑失(卑失部)、叱略4州。隶单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作蒐里卫,并说清代有蒐里河,在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北。
清代以上三旗包衣人组成,供皇宫兵卫、体役之需。京师内府三旗,初隶领侍卫内大臣,后统于总管内务府大臣。每旗设5参领、5满洲佐领、6旗鼓佐领,正黄旗加设2朝鲜佐领,正白旗加设1回人佐领(又加设一“番子佐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