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新疆屯田

新疆屯田

清代开发新疆的措施。新疆古称西域,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屯田,但规模均不及清代。清屯政创设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军统一天山南北后,始大规模兴屯。垦区遍及天山南北,尤以天山北路最盛,曾先后置兵屯、民屯、犯屯、回屯和旗屯5种。兵屯指绿营兵屯田,初仅推行于天山北路,后渐及南路;计每兵授田20亩,官给牛具、种籽,每岁纳粮12至18石不等。民屯又称户屯,系内地移居新疆之回、汉民屯田,乾隆二十六年(1761)置,按户授田,官府借给籽种牛具,每亩纳银5分或细粮8升。犯屯又称遣屯,乾隆二十一年(1756)创置;每犯给田12亩,按兵屯之半配给牛具、种籽,每岁纳粮6石。回屯指维吾尔族农民之屯田,乾隆二十五年(1760)创置,由官府发给籽种农具,按户、种授田、每户每年种大麦、小麦各1石,谷5斗,秋后纳粮16石6斗6升。旗屯即入旗兵之屯田,嘉庆七年(1802)创置;每兵分地30—40亩,由官府借给牛具籽种,使自耕自食。各类屯田是清朝政府为开发新疆地区的经济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不仅对新疆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促进作用,对手工业、畜牧业生产的进步、边防的巩固也有巨大意义。

猜你喜欢

  • 绵诸戎

    古族名。戎的支。春秋战国时居陇山以西今甘肃清水河西南绵诸水流域。为※西戎八国之一。秦人向西发展,与其发生关系。穆公时西戎八国俱臣服于秦。秦厉共公六年(前471),向秦请援。二十年(前457),与秦战。

  • 东本

    藏语音译。唐吐蕃官名。意即“千户长”或“抚千”,司管千户职能,在万户长之下。详见“吐蕃兵制”(769页)、“部落使”(1906页)。

  • 欲谷设

    见“乙毗咄陆可汗”(5页)。

  • 祭熊

    图腾崇拜遗俗。流行于今内蒙古和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和部分鄂温克人地区。来源于对熊的敬畏。其俗:凡猎到熊后,要假装哭泣将它抬回来,快到※“乌力楞”(家族公社)时,猎手们模仿乌鸦发出“嘎嘎”叫声,人们闻声,知

  • 九府十八州

    唐代建置于回纥地区的羁縻机构。太宗贞观二十一年(647)起相继置。初设6府7州(参见“回纥州府”条)。后以南迁者日众,遂扩充为9府18州。据《新唐书·地理七》,9府分别是:达浑都督府,以薛延陀部置,侨

  • 斜鲁

    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大而峻”之意,是描绘山的形容词。金代女真族人有以此命名者。如世宗子完颜斜鲁,封越王。

  • 爱耶勿

    唐代回纥汗国末期外相。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国亡,偕特勤嗢没斯、阿历支、习勿啜、乌罗思兄弟率众2000余人赴唐振武塞(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降,受册封宁塞郡王、右领军大将军、归义军副使,赐姓名

  • 纳木札勒齐素咙

    ?—1760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多罗贝勒吹扎木三长子。雍正二年(1724),袭札萨克多罗贝勒。九年(1731),与札萨克图汗部贝勒班第等徙居色楞格河南

  • 沙勒

    见“喀什噶尔”(2205页)。

  • 通古思鲁克之战

    清军与大小和卓木叛军间的一次战役。乾隆二十三年(1758)八月,清军克库车。霍集占(小和卓木)经阿克苏、乌什兆叶尔羌(今莎车)。清定边将军兆惠率师往讨,夺取霍集占所筑高台,驻兵城东。敌自东、西、北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