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块白文
我国白族早期使用的一种文字。因为每个字大体形成一个方块,故得名。方块白文与汉字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其造字用字的材料,大多取材于汉字。主要有以下几种:1.音读汉字。利用汉字的音表达白语的意思,把汉字作注音用。例如“干”,白语读ka55,作“教”讲;“阿”白语读a31,为“一”的意思。2.训读汉字。利用汉语的意思读白语的音。例如“词”字,白语读to21,作“话”讲;“蝉”白语读at31pi21是“蝉”的意思。3.自造新字。骖改汉字的结构体系,用其一半或在汉字上加偏旁来表达白语的意思。例如“”,白语读pε42,“背诵”、“诵读”的意思。“垯”,白语读pha31,“诉苦”的意思。4.完全借用汉字的形、音、义。方块白文起源于何时,无确切记载,但从遗存的碑文、石刻来判断,当起源于唐末宋初,以宋开宝四年(971)大理国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石城碑》记录的碑文中夹有白文判断,那时白文已在官场使用。其后不断有铭文,石刻、摩崖、墓志发现。现存最完整的首推《词记山花一泳苍洱境》,作者杨黼,刻于1481年,全文528字,十联诗歌,一韵到底。对白族地区苍山洱海的自然美景、名胜古迹作了十分生动的描述,是一篇难得的文学佳作。是研究白族文学、语言的重要资料。方块白文的文献不算太多,但已有不少学者著文从文学、历史、语言、文字、考古等各个不同角度进行考据、释读、研究,发表了不少著作、论文。特别是现在流传在民间用白文记录的戏曲形式大本曲、吹吹腔以及唱本、祭本,许多尚待进一步整理、释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