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常
古作旂常。旂、旗、常,皆为古“九旗”名称之一。古代君王以“太常”(旌旗名。九旗中之画日月者,为帝王专用,故称之“太常”以为区别)、诸侯用“旂”(幅面画以交龙,无日月),作为纪功、授勋以及祭祀等典礼时应用。旗常,喻指“国家”、“国制”等。《清朝通志》卷六十八载:“佐领之制,有世袭……其率众归诚功在旗常、得赐户口者,曰优异世管佐领”。
古作旂常。旂、旗、常,皆为古“九旗”名称之一。古代君王以“太常”(旌旗名。九旗中之画日月者,为帝王专用,故称之“太常”以为区别)、诸侯用“旂”(幅面画以交龙,无日月),作为纪功、授勋以及祭祀等典礼时应用。旗常,喻指“国家”、“国制”等。《清朝通志》卷六十八载:“佐领之制,有世袭……其率众归诚功在旗常、得赐户口者,曰优异世管佐领”。
近代伊斯兰教写经书法家。天津市人。回族。清末民初人。精通《古兰经》及阿拉伯文。曾为天津南大寺阿訇。研习阿拉伯文书法,博采众长,融毛笔、改兰书法为一体,独具风格。以笔划钟秀、搭挡巧妙、体势均衡、技艺全面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在青海省西宁市东门外。俗称东大寺。与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兰州桥门街清真寺、新疆喀什艾提卡尔清真寺并称为中国西北四大古寺。据传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由沐英等创修。经明、
西夏遗址。地在今宁夏石嘴山市庙台乡省嵬村。西夏太宗李德明于宋天圣二年(1024)始建。城呈方形,边长约600米,城墙黄土夯筑,今墙体颓圮,残存最高处15米左右,墙基厚13米。南墙中部有城门,门前尚留瓮
?—1648清初将领。满洲镶白旗人。瓜尔佳氏。世居苏完地方。音达户齐墨尔根次子。初以祖父归附功,授备御世职。太宗即位,列十六大臣,掌镶白旗。天聪元年(1627),擢巴牙喇纛额真。三年,随军征明北京,同
西夏文类书。西夏刻字司刊印于乾祐十三年(1182)。页面22.7×16厘米,共5卷15章,142类,首尾俱缺,存72面。有诗体序言和目次。正文每面7行,被注释字为大字,释文在大字之下,系双行小字。内容
西夏法律著作。系西夏《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之后的修改本。写本,蝴蝶装,页面有23×17厘米、20.5×14厘米、21×13厘米、20×12厘米多种,共1000多页。以法律形式规定了西夏的政治、经济、军事
见“赤谷城”(1012页)。
佤语音译。解放前云南双江佤族地区对雇短工(日工)的称谓。报酬皆以实物计算,一般不分男女和劳动力强弱,劳动一天,雇主给米二筒(2公斤),供饭一餐,或给米一筒,供饭两餐。但报酬各地不完全一样,有些村寨是根
描写壮族风俗的诗篇。5首。唐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撰;一说明桑悦(字民,江苏常熟人)撰。内容专载柳州壮族风俗习惯:其一写壮族青年男女抛绣球、鸡卜、传木刻;其二写
元朝官署名。为※太禧宗禋院所属4总管府之一。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建大护国仁王寺及昭应宫,立财用规运所。十六年,改为规运总管府。武宗至大元年(1308),改都总管府。旋升会福院。文宗天历元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