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旧察津毕其格

旧察津毕其格

明代西蒙古法规。亦称《旧卫拉特法典》,以别于1640年的《蒙古卫拉特法典》(《察津毕其格》)。法典全文已失传,现仅存8个片断,载帕拉斯《蒙古民族历史资料集》。据其内容,史界一般认为制订于瓦剌四部(即四卫拉特)结成同盟的初期,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传入之前,约15世纪至16世纪前半期。是瓦剌领主会盟时在原有习惯法基础上制订的,旨在以法规来巩固和加强瓦剌四部的政治同盟,维护领主的利益和封建秩序。前四条是对通奸案件中不同阶级当事人的处理办法,反映了当时的阶级关系。第五条是关于儿子成年后的分居和财产分割,便于领主按户数征取更多的赋役。第六条是关于格斗时不许揪发辫的规定,因辫子归领主所有,表明其人身隶属关系。第七、八条是关于妇女权益的旧习惯法。这些片断是研究西蒙古社会制度、阶级关系和风俗习惯的珍贵资料。

猜你喜欢

  • 谈马颜

    我国宋代岛屿名。《诸蕃志》载:“流求国(指台湾岛),当泉州之东,舟行约五六日程。……旁有毗舍耶、谈马颜等国”。日人藤田丰八《岛夷志略校注》:“此乃《东西洋考》、《海国闻见录》之红豆屿是也”,即今之兰屿

  • 怨军

    契丹亡国前临时组织的一种军队。北辽时改称“常胜军”。天庆三年(1113),※完颜阿骨打为※女真首领后,女真始兴,迅速壮大,次年,起兵反契丹,攻城占地,连连获胜。五年八月,天祚帝发大军亲征,欲一举灭女真

  • 万汗

    见“王台”(200页)。

  • 济克美当木垂

    清代西藏地方僧官。藏族。为第穆寺札萨克喇嘛。咸丰三年(1853),第穆寺呼图克图阿旺罗布藏济美甲木磋因玷污教规,发遣宗喀后,所有第穆寺财产及所属土地、人民,由其代为经营。后赏给管理事务札萨克喇嘛名号,

  • 一扣钟

    亦写作一扣衷、一口钟、一裹圆,满语谓之“呼呼巴”,即斗篷,也叫篷篷衣。清代中期盛行一时,妇女多穿,男子亦有穿者。其制极简单,似雨衣,有领无帽,无钮扣,穿时披在肩上,用细布带系于颈部,用以遮风御寒。因形

  • 甲氏

    春秋时赤狄的一支。初分布于今山西沁县一带,后迁至今河北鸡泽县一带。与潞氏、留吁、东山皋落氏结盟,奉潞氏为盟主,随潞氏向东扩展,建立北狄国家,定都曲梁(今河北鸡泽),不断与晋国发生冲突。周定王十三年(前

  • 江孜宗教源流史

    书名。又名《后藏志》,藏文名《娘曲琼》,全称《娘地上中下三区希有嘉言贤者之门》。作者多罗那他(1575—1634藏族),曾著有《印度佛教史》。此书系有关藏传佛教史之力作,专述后藏佛教史者以此书最为著称

  • 北魏高祖

    ①见“拓跋什翼犍”(1362页)。②见“元宏”(226页)。

  • 东丹国

    辽初所立附属国。一般简称东丹。因在契丹之东得名,即东契丹之意。辽天赞五年(926,即天显元年)元月,契丹主阿保机亡渤海国,二月改渤海为东丹,封长子耶律倍(一曰图欲)为人皇王主之,建元甘露,都天福城(即

  • 布古尔

    ①即“玉古尔”(475页)。 ②见“轮台”(13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