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朝鲜文

朝鲜文

我国朝鲜族使用的文字。朝鲜文创制以前,朝鲜族曾长期使用汉文,后来又借用汉字的音和义来拼写自己的语言,称为“吏读”。公元15世纪朝鲜开始创制适合自己的语言特点的文字。1444年由世宗李祹主持,在许多学者的参与下完成了这项工作,于1446年以“训民正音”为名颁布使用。至今,这一名称仍被一些人沿用,称现在的朝鲜文为“正音文字”。朝鲜文是一种音素文字。最初有28个字母,其中辅音字母17个、元音字母11个。辅音字母中,有5个是基本字母,其它辅音字母都是在这几个字母的基础上稍加变化而来的。元音字母有3个基本字母,其它则由这3个字母组合而成。在“训民正音”中,字母的排列顺序是辅音在前,元音在后。辅音字母按牙、舌、唇、齿、喉、半舌、半齿的顺序排列;元音字母按基本字母、初生字母、再生字母的顺序排列。“训民正音”选用了23个汉字代表字母的音值,但没有规定字母的名称。朝鲜文问世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和汉文、“吏读”同时使用。1527年崔世珍在《训蒙字会》中对“训民正音”作了改进,去掉一个辅音字母,规定了字母名称。19世纪末汉文和“吏读”停止使用,朝鲜文成为唯一正式的文字。1933年朝鲜语学会颁布《朝鲜语缀字法统一案》,增删了一些字母,正式规定了字母名称,规范了拼写法。1954年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对朝鲜文进行改进,取消了朝鲜文中过去一直夹用的汉字,重新修订了字母表,对拼写法的规范提出改进方案。现在我国朝鲜族使用的就是这种改进后的朝鲜文。南朝鲜仍在使用夹用汉字的朝鲜文。现行的朝鲜文有40个字母,其中19个表示辅音,21个表示元音。笔顺是先左后右,先上后下。拼写时以音节为单位,字形叠成方块状。字母没有大小写的区别。印刷体和手写体差别不大。在“训民正音”时代行款是从右到左竖写,现在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通行从左到右横写,南朝鲜横竖均可。

猜你喜欢

  • 德木齐

    ①蒙古语音译。又作“得木齐”,意为“监督官”、“检察官”、“保管人”等。在准噶尔,为鄂拓克官员。管理40户至100—200户不等。佐※达鲁噶管理鄂拓克事务,有下达命令、征收租税、保护民生、介绍婚姻等责

  • 昂阿秃

    ?—1327元朝将领。唐兀人。昂吉儿子。河西甘州(今甘肃张掖)人。本姓野蒲氏。至元二十一年(1284),随父入见世祖,任速古儿赤(掌御服事者)。二十四年(1287),随帝征叛王乃颜,有功,奉旨代父职。

  • 比姬

    即“妣吉”(1260页)。

  • 零陵蛮

    古族名。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置零陵郡,以居其郡而得名。分布在今湖南西南与广西北部接壤地带。秦属长沙国。两晋泛称※槃瓠蛮。东汉元初三年(116)在羊孙、陈汤等人领导下,聚众千余人,著赤帻,称将军

  • 石武

    晋代休屠胡(屠各胡)首领。又作石虎。原为休屠王。元帝永昌元年(322),以桑城(今甘肃狄道南)降前赵刘曜,被封为都督秦州陇上杂夷诸军事、平西大将军、秦州刺史、酒泉王。次年,以晋将陈安攻赵将刘贡于南安(

  • 石翌

    唐末将领。五代后晋君主※石敬瑭祖父。一说其先本西域石国胡人;一说为卫大夫石碏、汉丞相石奋之后,汉衰,关辅乱,子孙流落西裔,故有的居于甘州(治今甘肃张掖)。唐元和(806—820)中,其祖石璟随沙陀军都

  • 摩些蛮

    明清时古族名。今纳西族。为汉晋时“摩沙夷”,唐宋时“磨些蛮”、“么些蛮”,元时“末些蛮”的同音异译。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5丽江府:“境内摩些蛮独多”;宝山州:“摩些蛮,死者无棺椁”。清道光《大姚县志

  • 徒单兀典

    ?—1232金大臣。亦作徒单吾典。女真族。徒单氏。累官为武胜军节度使,驻邓州(今河南邓县)。寻迁中京(今河南洛阳市)留守,知金昌府事,驻洛阳。在邓州、洛阳修城,招亡命千人,号“熊虎军”,剽掠宋境,宋人

  • 武勒州

    古羁縻州名。北宋属广南西路邕州左江道,治所在今广西扶绥县。为侬人(今壮族先民)首领侬智高母阿侬出生地。

  • 宫卫制

    契丹语作“斡鲁朵”。是由契丹王朝产生,沿袭至金、元的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一说创于契丹开国初,《辽史·兵卫制》记:“太祖(※耶律阿保机)以迭刺部受禅,分本部为五院、六院,统以皇族,而亲卫缺然,乃立斡鲁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