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柏乡之战

柏乡之战

五代后梁开平年间梁、晋等在柏乡地区之战。五代初,后梁太祖朱温与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存勖(沙陀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互相争夺成德(治镇州,今河北正定)、义武(治定州,今河北定县)、卢龙(治幽州,今北京)三藩镇,以扩展各自势力。镇州成德节度使赵王王熔(回鹘人)界于两强间,往往两事之。梁太祖朱温(朱全忠)早疑王熔与李存勖相通,深恐其后势强难制,于开平四年(910)十一月,乘卢龙节度使刘守光发兵至涞水之机,佯称助王熔拒刘守光,派供奉官杜廷隐等领兵3千进驻深州、冀州(今河北深、冀县),欲借此消灭成德、义武两镇势力。王熔察其谋,四出求救,遣使赴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向李存勖求援,时义武节度使王处直亦遣使至,遂共推李存勖为盟主,联合抗梁。李存勖遣藩汉马步总管周德威率部屯赵州(今河北赵县)。朱温以部将王景仁为北面行营招讨使,率兵4万(一说7万),于十二月经河阳(今河南孟县南)向柏乡(今河北柏乡)进发。王熔告急,李存勖亲率军至赵州与周德威会合,王处直亦派兵5千声援。晋军进驻野河(今滏阳河支流)北岸,与梁军夹河对峙。李存勖欲速战胜之,后纳周德威之策,以梁军士气正旺,不宜速战,成德、义武两镇之兵善守城,短于野战,晋军骑兵又不便进攻营垒,而利于平原广野,纵横驰骋,遂按兵持重,退守高邑(今河北高邑),诱梁军离营,以逸待劳,乘机出击。五年正月初,梁将王景仁等为晋军精骑数挑战激怒,率全军出战。晋军按原定策略,且战且退。梁军横亘数里,争先夺桥,遭晋兵等抗击,激战多时,未分胜负。当日下午,梁兵饥渴,士气锐减,东阵之兵稍后退。晋将周德威、李嗣源乘势从东西两面夹击。梁军惊扰,阵势大乱,解甲弃械奔逃。晋、成德军奋力追击,梁军大败,自野河至柏乡,横尸蔽地。王景仁等率10骑夜逃。晋兵夜至柏乡,梁兵已逃离,获粮食、资财、器械不可胜计,斩首凡2万级。晋王收兵屯赵州。此役,晋军威大振,使后梁在河北势力退至魏博以南,为日后攻后梁建后唐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 法台

    藏语称“尺巴”,即住持。藏传佛教较大寺院内之僧官。总管全寺经济、诵经、昂欠活佛请假等宗教行政事务。由各昂欠出代表、管家、干布、大僧官、吉哇等若干名,组成法台会议。法台有权改宗教派。如塔尔寺行政组织最高

  • 和伦

    ?—1797清朝将领。蒙古镶黄旗人。杭阿坦氏。乾隆三十六年(1771),以前锋随征缅甸。身经29战。三十八年(1773),随征金川,屡立战功,得功牌3。五十年(1785),授甘肃玛纳斯左营千总。五十四

  • 捐毒

    西域古国名。王治衍敦谷(今帕米尔阿赖谷地)。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380,口1100,兵500。属西域都护。居民“皆故塞种”,从事游牧,依葱岭,随水草移徙。衣服类乌孙。三国时并于疏勒

  • 古列坚

    蒙古语音译,又译古列格、古列干,意为“女婿”。古代蒙古社会有女婿入赘之习俗,为母权制关系一种遗俗。铁木真(成吉思汗)七世祖辈纳臣就曾于巴儿忽部为赘婿,其本人9岁时,亦曾留在弘吉剌部德薛禅家为婿。102

  • 笔帖式

    清代官名。亦作笔且齐。清内阁、各部院馆、各府寺监、八旗内外衙署等所置的低级官员。掌翻译、缮写满、汉章奏文移、书牍等项文书事务。《清通志》载:本称由来已久,“沿历代令史遗制”,远者可溯汉代“兰台令史”,

  • 呷札

    参见“俄惹”(1684页)。

  • 雅图

    见“雍穆长公主”(2383页)。

  • 瑚沙

    ?—1664清初将领。镶黄旗人。钮祜禄氏。初授牛录额真。天聪六年(1632),从太宗征明入大同。崇德三年(1638),随贝勒岳讬伐明,先行。领兵越燕京(今北京),趋山东,沿途败明太监高起潜兵。升噶布什

  • 倭仁

    1804—1871清朝大臣。蒙古正红旗人。乌齐格里氏。字艮峰。道光九年(1829)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十二年(1832),授编修。十三年,任翰林院侍讲、侍读。十五年,充会试同考官。二十四年(1844

  • 翁者

    藏语音译,又译翁则。旧时藏族地区寺院领经老喇嘛的称谓。一般用以称呼对经典有一定修养的受尊敬之老僧。负责寺院举行的会考或集体念经时带头诵第一句,众喇嘛继之。在寺内备受敬重。死后多用火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