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桂北瑶民起义

桂北瑶民起义

现代史上规模最大的瑶民起义。桂北广大瑶民因不堪忍受国民党官僚及土豪的残酷压迫剥削,以凤福山,梁云台等人为首,于1933年春节前后,在全县桐木江、秀岩等地通过宗教迷信的“打醮”活动为名,号召群众毁掉农具打制武器。1933年2月20日在全县南部的大源祭旗起义,灌阳、兴安、龙胜、灵川、义宁等县瑶民相继响应,并得到湖南江华、道州、永明等县瑶民的声援,队伍扩展到2万余人,除瑶族外还有苗、壮、侗、汉等民族,声势十分浩大。国民党广西当局惊恐万状,李宗仁、白崇禧急令第七军军长廖磊率部并纠集地方民团进行围剿。起义军以长矛、大刀、土枪、土炮,凭借高山险隘与现代化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展开顽强战斗。是年三月末,起义终于失败。

猜你喜欢

  • 日拔也稽

    见“拔也稽部”(1364页)。

  • 水摆夷

    参见“旱摆夷”(1080页)。

  • 虎必来

    见“忽必来”(1486页)。

  • 满洲千总

    清乾隆开始以满洲旗兵拨补绿营千总。营千总,正六品,六年任期。乾隆元年(1736),继满员外任绿营要职之后,又重定满员(蒙古旗员占用满缺)外补绿营官缺即由满汉两家分成之制(大致于沿边省分,七三分任;内地

  • 众狄

    春秋时狄人的一部分。亦称群狄。为赤狄、白狄、长狄之外的北狄诸部落,包括有名称记载的丽土之狄、狄祖等,一说还有徐、蒲等。姬姓。初分布于晋东南一带,后北迁太原,再迁晋北。先与赤狄、白狄、长狄等组成部落联盟

  • 蒙古杖鼓

    蒙古族传统打击乐器。亦称蒙古细腰鼓。源于汉、魏时期,宋代陈旸《乐书》载:“杖鼓、腰鼓、汉魏用之,大者以瓦,小者以木类,皆广首纤腹”。敦煌石窟北魏壁画和云岗石窟北魏雕刻中有较多演奏杖鼓的场面。后传至蒙古

  • 耶律琮

    见“耶律合住”(1310页)。

  • 赫寿

    ?—1719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舒穆禄氏。初为笔帖式,继授内阁中书,迁内阁侍读。康熙四十五年(1706),授侍郎。四十八年(1709),奉命赴藏协同内阁学士拉都珲办事。四十九年,擢漕运总督。任内疏

  • 论语西夏文译本

    西夏译汉文儒家经典。译自陈祥道注本,译者不详。为残本,蝴蝶装,页面25.3×17.2厘米,面8行,行17—18字,共47面。为第三、第六、第八、第十各一部分,分别相当于汉文本第五、第十一、第十五、第十

  • 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右翼后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与本部左翼中旗同牧。牧地见※“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左翼中旗”。有佐领1。会盟于札克必拉色钦毕都哩雅诺尔盟。康熙三十年(1691)卓特巴从子额尔德尼衮布迎觐多伦诺尔,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