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桃花石

桃花石

7—14世纪中亚诸部族对中国或汉人的称呼。引伸为“古老”、“崇”、“优质”之义。有“大魏”音译,“拓拔氏”音译、“唐家”或“唐家子”音译诸说。始见于7世纪初罗马史籍,后在鄂尔浑突厥碑铭、马合木·喀什噶里《突厥语词典》及阿拉伯地理书中亦曾出现。西迁回鹘在中亚建立的※喀喇汗王朝中,哈桑·本·苏来曼、伊卜拉欣·本·纳赛尔、苏来曼·本·达乌德、伊卜拉欣·本·苏来曼、伊卜拉欣·本·穆罕默德、马斯乌德·本·阿里等不少汗王名字也冠有此称号,意为“中国之汗”。13世纪初,长春真人丘处机曾在西域听到当地人以此称呼汉人。又,《突厥语词典》有“塔特桃花石”一词,“塔特”指回鹘,“塔特桃花石”即中国境内的回鹘。

猜你喜欢

  • 野驼蹄

    珍奇野味。历史上“蒙古八珍”(北八珍)之一。古代蒙古草原有成群野驼生存,北方游牧民族将其猎获后,或驯养为役畜,或宰杀充食,其水囊亦可为沙漠中的行人提供饮水。驼蹄富营养,与熊掌齐名。元代被宫廷列入“八珍

  • 辽阳州

    地区名。清康熙三年(1664)置,治所在今辽宁省辽阳市。境域东西135里,南北140里。东、南接凤城,西邻牛庄,西北抵承德县。秦置辽东郡。汉置襄平县,为辽东郡治。后汉因之。晋为辽东国治,大兴初为鲜卑慕

  • 劝人恤出痘碑

    碑铭。清代驻藏官员关于善待出痘患者及改良其死后丧葬习俗的刻石。乾隆五十九年(1794)钦差驻藏大臣和琳撰文。碑文为汉、藏两种文字对照,立于拉萨大昭寺前。汉文全文载《卫藏通志》。内劝人勿将出痘疹者逐于旷

  • 兴古郡

    古郡名。三国蜀建兴三年(225).分牂柯、建宁置,治所在宛温县(今云南砚山北小维摩附近)。领县6。南朝宋移治漏卧县(今云南罗平县),齐移治西中县(今云南文山),梁末废。向为濮、僚、鸠等各族所居之地。

  • 色达

    独龙语音译。云南贡山独龙族地区解放前使用的一种原始磨谷器。是由一大一小两块未经加工的天然石块组合而成,大的一般长约50公分,宽约30公分,厚6—7公分,小的为直径6—8公分的椭圆或圆形的鹅卵石。使用时

  • 王嫱

    即“王昭君”(209页)。

  • 白鞑番

    土族他称。藏族对土族的称谓。参见“土族”(63页)。

  • 至宁

    金卫绍王完颜永济年号。1213年五-八月,凡1年。

  • 马速忽

    即“马子英”(162页)。

  • 法式善

    1753—1813清代蒙古族学者、诗人。本名运昌,字开文,号时帆。尝筑梧门书屋,故称梧门先生。乌尔济氏。内务府正黄旗人。7岁开始读书,12岁即作诗。18岁参加京兆试,未及第。乾隆四十四年(1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