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比丘尼

比丘尼

佛教称谓。梵文音,又作苾��尼、煏尼、 比呼尼。藏语称阿尼、准玛。意为“乞士女”、“除女”。也称“沙门尼”,俗称“尼姑”,“”指女子出家后受具足戒者。出现较晚,据说阿难请求佛陀恩准,始有女人出家受戒之事。

猜你喜欢

  • 钦差驻藏办事大臣

    见“驻藏大臣”(1553页)。

  • 匹兰部

    东晋十六国时期陇西鲜卑之一支。以部落首领匹兰领部而得名。居于秦州(治今甘肃天水市)。东晋太元十年(385),部众五千降于西秦乞伏国仁。次年,擒前秦苻丕益州刺史王广于秦州,执送后秦。参见“陇西鲜卑”(1

  • 贝非

    壮语音译,意为“私奔”。壮族旧时婚俗之一。亦称“卷伴”。流行于广西左、右江流域。旧时,男女青年在歌圩上建立情意,或已私定终身,但因女方已许配他人,或因他故,不能公开行聘,男方遂暗置聘书于女方父母床上,

  • 敦睦宫

    契丹王朝所置宫卫名。契丹语称作“赤寔得本斡鲁朵”(“赤寔得本”一作“得失得本”意为“孝”,“斡鲁朵”意为“宫”)。为辽圣宗弟※耶律隆庆所置宫卫。宫卫制是契丹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辽史·营卫志》:“辽国

  • 朋苏召

    见“崇寿寺”(2060页)。

  • 乌鲁骨

    见“乌鲁古”(337页)。

  • 金瓶掣签

    清廷为确认藏、蒙地区喇嘛教转世大活佛而制定的制度。“瓶”藏语为“奔巴”,一作“本巴”,“金瓶”亦称“金奔巴”。清廷为防止蒙、藏大贵族在活佛转世时操纵作弊而制定。乾隆五十七年(1792)确立,次年复于《

  • 薛禅

    蒙古语音译,意为“聪明”、“贤者”。又译彻辰、车臣。“薛禅者,聪明之谓也”(《元史·畏答儿传》),“犹华言大贤也”(《元史·乃燕传》)。蒙古贵族常以其为尊号,或赏赐有功之将臣。成吉思汗高祖屯必乃、岳父

  • 里泼

    部分彝族的自称。他称厘族、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及凤庆、永胜、华坪等县。详见“彝族”(2594页)。

  • 位宫

    即“延优”(8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