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比丘邦静根诉状

比丘邦静根诉状

敦煌吐蕃藏文文献。见《敦煌吐蕃文献选》伯字1079号卷子。全卷藏文23行。系对比丘邦静根诉状的审理文书。静根之女奴洒邱子有女3人。静根将其母女4人供养给寺院,作寺户服役,后因这些奴隶又有子女数人,对其归属问题发生争执。此卷即对该事件的审处文书。最后判决洒邱子及女盐盐二奴照文籍所载,洒邱子之女才井及其子女未子、华娘和金刚判与云诤兄弟与比丘芒训。诸宗师于文书上盖印,长老、上下管家均按指印。卷尾盖有小圆形印27枚。均印有藏文及各类纹饰,可辨者有“海照”及“惠谦”两印。此诉状为吐蕃遗存的少量古藏文文书之一,对研究古藏语、吐蕃的社会阶级状况、奴隶的社会地位及人身隶属关系、法律制度等,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 海孜那奇

    清末新疆维吾尔族封建主。又作在则奇。新疆和田人。和田阿奇木伯克之子。曾任拜城阿奇木伯克。同治三年(1864)六月库车起义爆发后,秘密逃回和田,利用当地维吾尔族人民对清朝统治的不满,发动“圣战”,推举宗

  • 窝集奎玛所

    见“兀者揆野木千户所”(113页)。

  • 原字

    见“契丹原字”和“契丹文字”(1565页)。

  • 詹应鹏

    明朝官员、史学家、伊斯兰教学者。字冲南。安徽宣城人。回族。左副都御使詹沂长子。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历户曹三仕。熹宗天启(1621—1627)年间,请立新旧二库以资边饷,出纳有度,国计赖之。历

  • 基下

    渤海语音译,“王”之意。渤海人在不同场合对其国王使用不同称呼:对面呼“圣王”,民间通俗称“可毒夫”,此为表笺用语。

  • 茏城

    即“龙城”(494页)。

  • 摩些蛮

    明清时古族名。今纳西族。为汉晋时“摩沙夷”,唐宋时“磨些蛮”、“么些蛮”,元时“末些蛮”的同音异译。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5丽江府:“境内摩些蛮独多”;宝山州:“摩些蛮,死者无棺椁”。清道光《大姚县志

  • 我着

    见“福余卫”(2412页)。

  • 阿沙赤

    见“阿沙”(1192页)。

  • 蛮司合志

    书名。清毛奇龄(号西河)撰。成书于康熙朝,共15卷,主要记述明代“自洪武暨崇祯一十六朝二百七十余年之间”湖广、贵州、四川、云南、两广等省土司的沿革、背向,及朝廷剿抚恩威政策的利弊得失等史实,对研究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