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毛南族

毛南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原称“毛难族”,1986年6月国务院批准改今名。人口71968。主要分布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上南、下南两个乡境内,另有少部分散居在河池、南丹、都安、东兰等县(市)。其居住地区曾被称为“茅滩”、“茆滩”、“冒南”、“毛难”和“毛南”等等。与古代百越僚、伶有渊源关系。通用毛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部分人兼通壮语或汉语、汉文。文化比较发达。解放前停留在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信仰阶段。少数人信仰基督教。从事农业生产,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大豆和薯类。东半部半石山区和西北部大石山区土质瘠瘦、缺水少肥,生产条件十分恶劣。石山区盛行菜牛饲养业,所产“毛南菜牛”肉嫩膘肥,肉质鲜美,远销港澳市场。石雕与竹编比较发达,竹编“顶长花”是精美高档工艺品。房屋属干栏式建筑风格。分龙节为传统民族节日,另外也欢度春节、端午、中元和中秋等汉族节日。与壮等其他民族通婚较为普遍。解放前社会经济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保留有原始农村公社组织残余。舅权浓厚,盛行姑舅表婚,不落夫家等婚姻习俗。

猜你喜欢

  • 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左翼右末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阿尔泰军台之东。东接车臣汗部右翼中旗,西至布拉斡搜吉,南达什硼陀罗海,北抵本部中右旗及中右末旗。有佐领5。会盟于汗阿林盟。郡王固鲁什喜从子开木楚克,康熙二十七年(1688)率属

  • 斡扎篑

    蒙古国官员。唐兀人。西夏时宁州(今甘肃宁县)人。夏国相斡道冲之孙。世掌夏国史。夏末守西凉(今甘肃武威),率父老以城降蒙古成吉思汗,授中兴路管民副官。太祖西征,运饷不绝,无毫发私,时号“满朝清”。世祖即

  • 傈僳族家长奴隶制

    18至19世纪云南怒江傈僳族地区发展起来的早期奴隶制社会形态。20世纪初整个怒江地区约有奴隶3000余人,其来源主要通过收养、掠夺、买卖或人身抵债等方式,以童奴和年青女奴为多,大都以养子或养女身份出现

  • 岭真伯

    元末明初四川越嶲土官。彝族。元末为邛部州(治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东北)招讨使。明洪武(1368—1398)中,归附。改为邛部军民州,任土知州。系后来邛部宣抚司之先世,用“岭”作姓的第一人。

  • 南人

    元朝划分的四种民族等级之一。又称蛮子、囊加歹、新附人。指原南宋境内的汉族以及其他各族人,即元朝江浙、江西、湖广3行省和河南江北行省襄、郢、两准等地的居民。元朝承金朝民族分等之制,将治下居民大体按征服先

  • 半作

    见“并作”(891页)。

  • 永璇

    1745—1832清宗室。满洲镶白旗人。爱新觉罗氏。高宗第八子,仁宗之兄。乾隆四十四年(1779),封仪郡王。嘉庆四年(1799),进封亲王。十七年(1812),以武英殿刻高宗圣训,误书庙讳,罚王俸三

  • 昔只兀惕

    即“失主兀惕”(591页)。

  • 伊屯河卫

    见“亦东河卫”、“亦屯河卫”(873页)。

  • 吴良

    明朝将领。又称完者帖木儿。蒙古族。初为北元将领。洪武(1368—1398)年间,率众投附明廷,受殊遇,累迁至指挥使。正统(1436—1449)至天顺(1457—1464)时,屡奉命出使瓦剌,官至都督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