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汉官

汉官

又称南面官。契丹王朝对执掌境内汉人(包括渤海人)事务官吏的称呼。契丹建国后,辽太祖晚年征服渤海,太宗时又获燕云十六州,境内民族成份复杂,据《辽史·营卫志》称:“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所以限南北也。”北部主要居住契丹本族及其它游牧民族,南部以汉人、渤海人等农耕民族为主,两者经济生活、文化习俗皆有很大差异,契丹统治者为适应形势需要,采用了特殊的“因俗而治”的分治政策,中央统治机构分别设置契丹官(北面官)和汉官(南面官)两套系统。《百官志》称:“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据三使契丹的宋人余靖所记:“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相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武溪集》卷十八)契丹崇日,庐帐皆东向,汉官帐设皇帝御帐之南,故名。其制约在太宗朝时逐渐形成。南面官吸收中原官制所建。主治汉人、渤海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分南面朝官、南面宫官、南面京官、南面大蕃府官、南面方州官、南面分司官、南面财赋官、南面军官、南面边防官等。《辽史·百官志》所记汉官(南面官)几乎全录自中原之职,而※契丹官(北面官)中又有南面官,与此多重,故今人研究认为,是《志》所录南面官不少只是照抄唐、五代之官名,并未有实职,即使设职,名实亦多不符。

猜你喜欢

  • 阿失帖木儿

    ①(1250—1309)元朝大臣。畏兀儿人。祖籍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武都王※孟速思之子。史称其“性聪强,能传家学”。至元二十四年(1287),从征叛王乃颜,以功,授枢密院都事。被徽仁裕

  • 土都司

    官名。清代在川、滇等少数民族地区所置世袭武职土官,以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为五种土弁之一,秩从三品或正四品。其职责为谨守疆土,抚绥土民,究治不法,搜捕盗贼,制止抢掠,维护驿道畅通,贡纳特产,率土民、土

  • 塔剌思

    见“怛逻斯”(1501页)。

  • 元书

    书名。清曾廉撰。102卷。计本纪15卷,志10卷,列传77卷。作者志在补遗重修《元史》,但多袭魏源《元史新编》之例,史料搜集考订亦不出前人范围,仅参引《元朝秘史》、《续通鉴》、《辽史》、《金史》及元人

  • 干越

    古族名、古国名。古代越族一支。《汉书·货殖传》颜师古注引孟康曰:“干越,南方越别名也”。分布在荆楚和吴越之间的滨湖地区,即今之安徽、江西及江苏比邻地带。西周时已与中原华夏族有密切往来,并建立方国。善造

  • 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见“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1671页)。

  • 笃进

    西域古地名。见《梁书·诸夷传》,为高昌国46镇之一。《元史·西北地附录》作他古新,在察合台后王笃来帖木儿位下。明代陈诚《西域行程记》作托逊。清《西域图志》等作托克三,设有台站。今新疆托克逊县。

  • 阿奇木汗

    见“艾克木汗”(437页)。

  • 萧思温

    ?—970辽代大臣。小字寅古。一记作名守兴,小字喂呱。契丹挨。辽景宗睿智皇后※萧绰父。通书史,不善兵事,将士皆云非将帅才。受重任,常败兵。太宗时,为奚秃里太尉,后尚太宗长女汧国长公主吕不古,迁群牧都林

  • 恒格里

    见“恒格勒格”(17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