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沈儿峪战役

沈儿峪战役

明朝与北元主力的一次战争。洪武元年(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元惠宗(顺帝)※妥贴睦尔自大都(今北京)退居上都(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故元河南王※扩廓帖木儿(王保保)率10万蒙古军活动于山西、陕西、甘肃,形成钳攻大都之势。同年冬,扩廓奉惠宗命自太原出师,进军大都。行至保安(今河北新保安),明将徐达乘虚奔袭太原,扩廓忙回师救援,途中被明将※常遇春(回族)袭破大营,率残部逃入甘肃聚兵。二年,明军攻克上都,惠宗退守应昌(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湖西岸)。三年正月,明太祖朱元璋发动对北元的总攻战,命大将军徐达率西路军出征扩廓,左副将军李文忠率东路军直捣应昌,力图一举消灭北元主力。时扩廓正围攻兰州不下,纵兵四掠。徐达率兵出潼关,经西安,进兵兰州,扩廓固守定西(今甘肃定西,在兰州东南)。三月,徐达至定西,扩廓北撤,徐达屯兵沈儿峪口(在今定西之北)与元军对垒而战。四月,大败元军,俘故元郯王、文济王等官员1865人,将校士卒84500余人。扩廓仅与妻、子数人突围北逃,以流木渡黄河,经宁夏,遁入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明将郭英追至宁夏不及而还。此役结果,明朝平定山西、陕西、甘肃,设兰州卫等军事卫所。太祖封次子朱樉为秦王,治西安,三子朱为晋王,治太原。不久,元惠宗卒于应昌,应昌亦告失守,北元将主力撤至漠北。

猜你喜欢

  • 阇里

    见“彻里”(1098页)。

  • 伊卜拉欣·桃花石·博格拉汗

    西部喀喇汗王朝可汗。河中地区(今阿姆、锡尔两河间地)征服者※纳赛尔·阿尔斯兰伊利克之子。初号贝里特勤。原遭※阿里特勤诸子囚禁,1038年逃脱,以武力夺取河中地区。1039年击退伽兹纳王朝的进犯,声威大

  • 石和诏

    唐代地方小王国名。为八诏之一。首领咩罗皮,居石和城(今云南大理市凤仪镇西),被南诏(蒙舍诏)击败。另一首领时傍迁居摔川(今洱源县东南),招得上浪人数干户,势力稍盛,又为南诏第五世王阁罗凤所猜忌,遂移治

  • 钦察汗国

    蒙古四大汗国之一。又称金帐汗国,或术赤兀鲁思。为※成吉思汗之孙拔都所创建。元太祖二十年(1225),成吉思汗划分诸子封地,将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以西、花剌子模以北的广大地区授与长子术赤为封地。元

  • 克孜尔千佛洞

    古龟兹国佛教遗址。又称赫楚尔石窟。“克孜尔”,维吾尔语意为“红色”。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公里处。凿建于木札特河谷地北岸明屋达格山悬崖上。已编号共236窟,保存完整的有135窟,是天山南麓规模最

  • 三受降城

    唐代城名。中宗景龙二年(708,一作元年)朔方大总管张仁愿为防备突厥而建。因有东、中、西三城,故名。东城,本汉云中郡地,位于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南黄河以北;中城,本秦九原郡地,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更

  • 花教

    汉籍对藏传佛教(喇嘛教)萨迦派的俗称。因寺院外墙饰以红、白、黑三色花条,故称。藏传佛教文献多不用此称。详见“萨迦派”(2007页)。

  • 地婆阿罗

    唐代佛教译经师。译言“日照”。中印度人。武则天在位(684—704)时至中国。擅长咒术。垂拱(685—688)中,先后居于东京太原寺、西京广福寺,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佛顶最胜陀罗尼经》、《大乘显识

  • 完颜伯嘉

    ?—1223金大臣。亦作百家、百嘉,字辅之。北京路(治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大明城)讹鲁古必剌猛安人。女真族。完颜氏。明昌二年(1191)进士,调中都左警巡判官。不畏豪强,有法必依,曾弹劾权臣平章政事仆散

  • 哲哲

    见“清孝端文皇后”(21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