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溪州铜柱

溪州铜柱

五代十国时楚王马希范同溪州刺史※彭士愁战罢讲和后所立纪其善后事宜之铜柱,亦为界标。铸于后晋天福五年(940)。天福四年秋,士愁引兵攻楚,兵败,遣子师暠率向、田、龚、朱、覃五姓首领纳溪、锦、奖三州印,请降于楚。楚王徙溪州于便地,命其为溪州刺史,立铜柱于溪州会溪坪(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境内)以记其事。柱高1.2丈,重5000斤,八楞型,中空,上刻《复溪州铜柱记》及50余人衔名。内容有:溪州降楚;楚对溪州收赋税,不抽兵丁,不兴兵侵害;双方不掠夺彼此土地和人口,不阻挠交通,不强行买卖货物等。柱经多次迁移,现存湖南不二门地方。

猜你喜欢

  • 罨疗

    蒙医中的物理疗法。分热罨和冷罨两种。热罨疗法起源很早,最初蒙古人用石块或砂砾加热在患处热熨,后改用黄油涂于毡上热敷,效果甚佳。经过反复实践,不断改进,形成灼治患部的灸疗。但民间仍多沿用油毛毡热敷,红糜

  • 大元可汗

    见“达延汗”(726页)。

  • 南丹州蛮

    宋代南丹州诸少数民族的泛称。因地处溪峒地,又称溪峒蛮。其地南接宜州(今广西宜山),北邻西南夷地。宋开宝七年(974)置州,大观元年(1107),改为观州,四年(1110)复旧名。开宝七年,酋帅莫洪&#

  • 天咫偶闻

    书名。清震钧(1875—1920),满族,姓瓜尔佳氏,字在廷(亭),自号涉江道人,汉姓名唐晏撰。作者生于清末,有感时事之艰,于是潜心著述。该书为其著述中之一种,分皇城、南城、东城、北城、西城、外城东、

  • 通检推排

    金代定期核查户口、物力,以调整赋的制度。通检,即《周礼》大司徒3年一大比,各登乡民众寡、物力多少,以辨物行征之制。大定四年(1164),以民户贫富变更,赋役不均,命泰州军节度使张弘信等13人,分行诸路

  • 熙春城

    清代新疆城名。※“伊犁九城”之一。乾隆四十五年(1780)建,地名哈喇布拉克,俗称城盘子。由绿营汉军都司驻扎。同治十年(1871)沙俄入侵伊犁后城毁。遗址在今新疆伊宁市西北10里处。

  • 版长卫

    见“把城卫”(1061页)。

  • 房融

    ?—705唐朝大臣。河南人。一说为鲜卑房氏(屋引氏),一说其先世房乾本出清河房氏,晋初使鲜卑,留而不遣,后裔随北魏南迁。武则天掌政时,历怀州长史等职。长安四年(704)十月,任正谏大夫、同凤阁鸾台平章

  • 安定卫

    明代西北羁縻卫之一。位于今甘肃敦煌县南、青海北部。东邻罕东(今甘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东北境),北近沙州(今敦煌)卫,南接西番(今青海格尔木县西北一带)。汉为婼羌地,唐属吐蕃,元为宗室卜烟帖木儿辖境,撒里畏

  • 阿里喜

    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围猎”之意。演变为军士名。凡从事佃渔射猎之民被征入伍为兵者,称阿里喜,意为“士兵之副从”。级别低于正军(甲军)。多由正军子弟充当。每正军1人可携带副从1至2人。也随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