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父子连名制

父子连名制

以子女名同父名世代相连的命名制度。发生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时期,盛行于父系氏族公社确立之后。其时,父系家长从维护自己和子女的权益出发,利用自己在社会和家庭中所处的优势地位,变※母女连名制为父子连名制,以确保父系血统和财产由血亲传承,并区分血缘亲属的远近,使远离者不失其祖。此种制度在我国不少民族中普遍存在,有的一直保留至近代。连名方式约4种:其一为父子连名与母女连名并行式。如布朗、拉祜、独龙等族。此乃母系残余尚存或父子连名尚未健全的反映。其二为父名与子名顺连式,即父名置于子女名之前。有彝、纳西、景颇、怒、哈尼、基诺、贵州部分台江苗族等。如丽江纳西族土司家族的谱系是:阿琮阿良—阿良阿胡—阿胡阿烈—阿烈阿甲……,每代的前两个音节为父名,后两个音节为本人名。其三为父名与子名反连式,即父名置于子名之后。有佤、维吾尔、贵州苗族、高山族中的泰雅人和平埔人等。如瓦族永格来寨杨布勒家谱系是:豪克所—格朗豪克—比欧格朗—克士比欧—剖恩克士……。从格朗豪克一代起,后两个音节为父名,前两个音节为本人名。其四为父子重名式。即子名中重复父名的一二个字或一二个音节,而不注重于顺序。如历史上的烧当羌,其四代世系为滇良—滇吾—东吾—东号。此外,白族过去曾有冠姓连名与冠姓重名的连名形式,如大理国主段氏后期的谱系是:段正淳—段正严—段正兴—段智兴—段智祥—段祥兴—段兴智。以上各种连名法,当出现与他人同名时,有些民族则采取增连祖父名,或氏族、部落、家族名以示区别。前者如高山族、贵州台江苗族,后者如独龙族等。

猜你喜欢

  • 孔木散

    撒拉语音译,亦作库木散,意为“一个根子”、“一姓人”、“远亲”、“外家”,是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远亲组织。也是相当于宗族组织的撒拉族基层社会组织。流行于青海、甘肃等地。一般由3—5个※阿格乃(以父系血缘

  • 达达

    见“鞑靼”(2488页)。

  • 萧挞不也

    ?—1077辽道宗朝大臣。字斡里端。契丹族。国舅郡王萧高九孙。史载其性刚直。咸雍年间入仕,补祗候郎君。大康元年(1075),为彰愍宫使。娶道宗次女赵国公主糺里,拜驸马都尉。三年,迁同知汉人行宫都部署。

  • 北户录

    书名。唐代岭南志书。3卷。唐段公路(一作公璐,临淄,今属山东淄博人)撰。作于唐懿宗咸通(860—873)年间。内容记述岭南(今广东、广西、海南岛及越南北部)物产、风土、人情、习俗等,叙及广西土著民族壮

  • 任得敬分国

    西夏外戚篡国事件。任得敬本宋朝西安州(今宁夏海原县西)通判。降夏后,以献女给仁宗李仁孝为妃,又领兵镇压部民起义之功,由西平都统军被召入朝,为尚书令、中书令、国相,进爵楚王。在朝擅权,穷兵黩武,培植私党

  • 嫩秃黑

    蒙古语音译。又译“农土”、“讷秃克”,突厥语称“禹儿惕”。《元朝秘史》释为“营盘”。《元史·特薛禅传》:“农土犹言经界也。”指某一社会单位平常游牧的地区,也有“屯营”、“住所”之意。蒙古国建立后,分赐

  • 达奚斤

    见“奚斤”(1894页)。

  • 忽思木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七年(1409)三月设置之忽石门卫和正统后设置之忽失木卫作哈实玛卫。

  • 北齐书

    纪传体断代史书。原称《齐书》,北宋改用今名。北齐、周、隋、唐之际李百药(565—648)撰。50卷。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隋末官建安县丞,入唐后任中书舍人,参加制定五礼和律令,后官至

  • 皮筏子

    亦称筏子,古称革船。黄河中、上游一带回、东乡、保安、撒拉、汉等民族传统水上运载工具,以兰州一带为最多。由来已久。据《水经注·叶榆水篇》载:汉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曾遣兵乘“革船”南下水。《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