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百越

百越

亦作百粤。其名始见于战国晚期《吕氏春秋·恃君篇》。古代南方越人一种泛称或总称。以支系繁多,故名。包括句吴、于越、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滇越、山越等,“各有种姓”。其分布甚广。据《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引臣瓒言:“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有百越杂处,各有种姓”,即环居于今从苏南、皖南循东南沿海至两广和越南北部,在湖南和云贵高原部分地区也有越人居住。在新石器时期便形成以几何印纹陶和有段石锛、有肩石斧的共同文化特征。很早便种植水稻和饲养家畜,普遍擅长冶铸、造船和纺织,居住干栏式房屋,有文身、凿齿、鸡卜、信巫和悬棺葬等习俗。早在商周时期就和中原地区有密切关系,不断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秦汉以后,一部分逐渐与汉族融合,一部分经过长期分化、聚合和演变,与今日壮侗语族的壮、傣、布依、侗、水、毛难、黎等民族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猜你喜欢

  • 纳克卜伯克

    参见“讷克布伯克”(921页)。

  • 代子河

    即“梁水”(2125页)。

  • 段忠国

    一误作段国忠,即“段俭魏”(1698页)。

  • 清朝通志

    书名。原名《皇朝通志》,又称《清通志》。乾隆三十二年(1767)嵇璜等奉敕撰,五十二年(1787)成书。126卷。起自清初,止于乾隆末年。体例与《通志》、《续通志》颇异,省去本纪、列传、年谱,仅存与《

  • 粗巴

    清代西藏错那宗派驻门隅地区的税官。19世纪中叶设置。由宗本委派僧俗各一人,其直接向宗本负责。一般每任3年,亦可连任。无固定薪俸,靠税收、经商和敲榨勒索的丰厚收入生活。派驻“勒粗康”的“粗巴”除征税外,

  • 平定回部告成太学碑文

    碑铭。乾隆二十四年(1759)立于北京国子监。清高宗弘历撰文,以满、汉文镌刻。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引言,后半部为四言韵文。记述大小和卓木引兵叛乱及清军出师击敌经过。为研究清军平定布拉呢敦、霍集占之乱重

  • 输波迦罗

    见“善无畏”(2288页)。

  • 信苴俊

    即“段俊”(1694页)。

  • 高车六种

    魏晋南北朝时期高车(敕勒)联盟成员。据《魏书·高车传》载,即狄氏、袁纥氏、斛律氏、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氏。一说其主要游牧于漠北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一带。其中护骨氏(即纥骨氏)早在3世纪末已经有相当部

  • 川卜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其地在今青海贵德东境。永乐元年(1403),明廷于其地设川卜簇千户所,隶河州卫,以其首领令真奔为千户,给印、诰,赐冠带、织金文绮袭衣等。永乐五年(1407)、宣德二年(1427),其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