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盟旗制度

盟旗制度

清政府对蒙古族的统治制度。是清政府自天命九年(1624)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近150年中,对先后归附和降服的蒙古各部,按照“建其众”以“分其势”,的统治意图,根据八旗制度组织原则,在蒙古原有社会制度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备起来的一套统治制度。主要措施是将归附的蒙古各部改编为旗,少数就原部编为一旗,多数分编为数旗或十数旗,直隶理藩院,由清政府在旗内蒙古王公中任命※“札萨克”治理者,称※“札萨克旗”,内蒙古、喀尔喀、厄鲁特等地外藩蒙古等旗均属之。此类旗数甚多,内有内札萨克49旗,外札萨克150旗。被降服或在战争中因各种原因已趋于零散的蒙古部众,改编或混编为旗,由中央派遣大臣、都统、将军直辖,设总管领之,称“总管旗”,内属察哈尔旗、归化土默特两翼等属之。旗为军政合一的单位,由旗札萨克在战时动员本旗兵丁参战,平时执掌行政、司法、征税等事务。旗下设佐,置佐领,辖旗丁150人,每4至5佐,设参领1人统率。佐下每10户设1“什长”,为基层单位负责人。此外尚有在僧侣封建主领地内设置的旗与札萨克旗并存,掌本领地内宗教、行政、司法、税收事宜的“喇嘛旗”,清政府在喀尔喀蒙古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等封建领地内共建7个喇嘛旗。盟为旗的会盟组织,合数旗而成,由清政府任命盟内各旗中札萨克1人兼摄盟长,亦有按同部诸旗建盟,以部首领为盟长者。一般每三年会盟一次,在清大臣督查下执行比丁、练兵、检查财务、清理民刑案件等。盟非一级行政机构,盟长主要职责是平时监督各旗札萨克会盟时充当召集人。无权干涉各旗内部事务和擅自发布政令。遇有旗札萨克不能解决的民刑案件,可会同审理。札萨克有不法或叛逆行为,有责任随时告发。盟旗并非独立自主政权机构,须受中央统辖、节制,重大军政事务最高裁决权属中央理藩院,地方性重大事件,须报有关将军、都统、大臣会办。解放后,盟旗制度废除,只保留盟旗称谓,盟相当于专区,旗相当于县。

猜你喜欢

  • 本主

    白族特有的宗教信仰。意为本境之主,即一个村镇或一方的保护神。起源于古代多神崇拜,随着时代的前移,信仰的神祗越来越多。白族地区小至10余户的村庄,大到人烟密布的大理城,均立有本主,供奉于本主庙内。有木雕

  • 宁王

    ①辽封爵。世宗庶子只没(一作质睦)应历十九年(969)以事下狱,同年,景宗即位,释其罪,封宁王。 ②元封爵。为诸王最高等级封号之一,授兽纽金印。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世祖忽必烈第八子阔阔出由※宁

  • 单于

    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全称“撑犁孤涂单于”。“匈奴谓天为‘撑犁’,谓子为‘孤涂’,单于者,广大之貌也,言其象天单于。”(《汉书·匈奴传》)。姓挛鞮氏(又作虚连题)。自秦二世元年(前209)冒顿自立后,转

  • 塔儿忽惕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出自该部之合答安答勒都儿罕等兄弟五人曾参与铁木真(成吉思汗)创业活动,宋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时,合答安受封为千户那颜。其部众逐渐融合于蒙古共同体中。

  • 沐璘

    ?—1458明朝将领。字廷章,号继轩,自号“东楼居士”。安徽凤阳府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回族。明开国勋臣沐英之后,沐昂之孙。以右军都督同知充总兵官镇云南。素儒雅号令严明。在镇7年境内晏然。长于吟诗作

  • 鲜质可汗

    契丹遥辇氏部落联盟首领。名习尔,又作习尔之。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3)在位。与唐保持友好关系,间有使者往来。时契丹益强,“土宇始大”(《契丹国志》卷1),已将奚族部落役属其下,一次对奚战争,“俘

  • 慈善夫人

    相传为唐代云南邆赕诏女英雄。亦称柏节圣妃、柏洁夫人、宁北妃。白族先民。邆赕诏(六诏之一,在今云南邓川)主皮罗邆(一说咩罗皮)妻。据《旧唐书·南诏传》等载,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南诏主皮罗阁合并

  • 叱六手

    见“叱六于”(543页)。

  • 握衍朐鞮单于

    ?—前58汉代匈奴单于。挛鞮氏。名屠耆堂。乌维单于曾孙。原为匈奴右贤王。宣帝神爵二年(前60),虚闾权渠单于死,被颛渠阏氏及其弟左大且渠都隆奇立为单于。即位后,凶残嗜杀,诛故单于贵臣郝宿王刑未央等,而

  • 中山丁零

    见“定州丁零”(15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