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砍戛

砍戛

布依族旧时葬俗。亦称“砍替”、“砍历”、“做戛”、“打戛”。流行于贵州布依族民间。其俗:老人死后,在出殡前,其子女便牵1条大水牛(黄牛或马亦可),拴于“鬼场”的1根“鬼桩”上,孝男女在巫师率领下,绕牛转3圈,反复跪拜,然后由死者女婿用大刀把牛砍死,如女婿年幼或无女婿,可由侄女婿执行,或由女婿、侄女婿执刀做个象征性动作,由他人代行。牛死后,取一部分肉款待吊唁的亲友,一部分分送亲友带回家。孝男女及亲属则绝对不可染齿。关于此俗,明万历《贵州通志》卷14有载,清乾隆《独山州志》卷3记载尤详:独山仲家“亲死以白帕裹头,合族不吃肉,只啖鱼虾,为斋菜,婿家购鱼为赙以助。丧祭,凡亲眷及瓜葛本村邻近,男妇络绎成群,丧家或屠牛二三只,或五六只,尽分亲友,牛多者为大户。……宰牛马,会亲戚饮,名曰砍替。”此俗产生原因,民国《镇宁县志·民风志》在“砍戛”一词下提到“砍牛原意,据云免死者被野魅吞食,故杀牛以替。”

猜你喜欢

  • 收山未属事宜续立文约

    又称《会议管辖哈萨克等处条款》。1894年1月1日(清光绪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清朝和俄国官员在塔尔巴哈台签订。1893年10月,中俄缔结※《收回巴尔鲁克山文约》,原则规定中国将收回被俄国强行租借了

  • 窝集左卫

    见“兀者左卫”(110页)。

  • 骆驼泉

    有关撒拉族起源的民间传说。流行于青海循化等地。为民间口头文学创作。其主要内容为:相传撒拉族始祖尕勒莽和阿合莽率族人自中亚撒马尔罕一带,东迁至青海循化境内。一天傍晚,当正要扎营休息时,忽然发现走失了骆驼

  • 布丹济墨吹济加木参

    清代乍丫地区呼图克图。藏族。道光十八年(1838),以剿办博窝时调派士兵,捐助军需,赏敕书。时乍丫有大、小两呼图克图,其为大呼图克图。二十一年(1841),因与小呼图克图不睦,居打箭炉,藉病不归,致使

  • 袞杜桑波

    明代西藏地方官员。藏族。15世纪人。仁邦巴家族后裔,桑主孜宗本诺桑哇(即诺布桑波)之次子。依帕竹阐化王查巴琼内,准其袭父职,仁没藏仁蚌宗宗本。与萨迦派大德袞钦桑结佩及果热南僧格建供施关系。正统十四年(

  • 奇雅喀喇

    见“恰克拉”(1725页)。

  • 吉可罗

    参见“其拉”(1349页)。

  • 回回炮

    又称“西域炮”。元代用以攻城的一种抛石机。至元九年(1272)回回人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创制并由回回军士执掌和教习,故名。其法是在机梢头,安放大石,后座只用少数人操纵机关,猛压梢头,巨石随竿抛掷空中,坠

  • 禄胜

    ?—1003宋代甘州回鹘可汗(一说西州回鹘可汗)。宋咸平元年(998)即位。时辖境东起黄河,西至雪山,有小郡数百,甲马甚精习。屡遣使向宋、辽进贡,并向辽进献梵僧名医。四年(1001),遣枢密使曹万通朝

  • 元宫廷祈福礼

    元代宫廷礼俗之一。每年十二月十六日以后,选定一日,帝、后及太子坐于寝殿,自顶至手足缠系以黑白羊毛线,蒙古巫觋念咒语,于银槽中烧焚米糠、酥油,以其烟薰帝、后及太子身体。然后揪断其所缠系毛线,纳入槽中。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