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福余卫

福余卫

明初在东北所设※兀良哈三卫之一。自称“我着”。明初游牧于潢水(今西拉木伦河、西辽河)以北,福余河(又作瑚裕尔河,今乌裕尔河)流域,即今齐齐哈尔地区。洪武二十二年(1389)始设卫,因福余河得名。以故元东宁王海撒舅答奚为指挥同知,领本部蒙古部落及部分女真人,隶大宁都司。永乐二年(1404),明朝以安出及土不申为都指挥佥事,共掌卫事。七年(1409),转隶奴儿干都司。正统(1436—1449)间,受瓦剌驱使,向南迁徙,分布自黄泥洼(辽阳西),逾沈阳、铁岭、至开原一带。嘉靖(1522—1566)中,察哈尔部东迁于辽,遂被残破,其地被内喀尔喀5部占据,部众被并,余众走避混同江。该部除从事畜牧业外,兼事渔猎和采集,社会经济较为落后。《卢龙塞略》载其世系如下:

猜你喜欢

  • 东科尔呼图克图一世

    见“东科尔·达瓦坚赞”(520页)。

  • 跨刀立誓

    珞巴族义都部落习俗。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察隅地方。旧时收买勇士杀死仇敌是复仇的办法之一。收买的对象,一般为外氏族人,这样对方失去警惕,可以比较容易接近仇敌。收买勇士的价格较昂,一般要20头牛左右。代价讲定

  • 杓窊印

    又作鹰纽印。“杓窊”,契丹语,是契丹族对鹰类总的称呼。以此形状作印纽的印称为“杓窊印”,取其疾速之义。是发兵时皇帝诏赐给将帅,用以调发兵马所用的专印,与※金鱼符、※银牌的作用略同。

  • 塔失

    见“塔克世”(2158页)。

  • 旦利皆部

    契丹部落名。又作但利皆、伹皆利、祖皆利。为※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之一部落。遥辇氏是继※大贺氏后至契丹开国前最后一个部落联盟,相当于唐开元十八年(730)至后梁开平元年(907),刚组成时有八部,旦利皆部

  • 都指挥使

    官名。统军将领的称谓。名称始于五代,宋元因之。明沿其称。洪武八年(1375),改都卫指挥使司为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设都指挥使1人(正二品),为省一级地方最高军事长官,综理司事,掌印信,统辖下属诸卫所

  • 火里秃麻道牧地

    元朝十四道牧地之一。世祖忽必烈时期建置,隶太仆寺。典掌御位下、大斡耳朵马匹。地在贝加尔湖以西,安加拉河、勒拿河上游。以其地居火里(又作豁里)、秃麻(又作秃马惕)部人,故名。太胜忽儿曾执掌其事。

  • 戛汪

    见“牯脏头”(1665页)。

  • 内宿司

    西夏官署名。西夏语音“姑要啰”。属次等司。天盛年间(1149—1169)设6承旨、6都案、14案头。

  • 盐钞

    见“钞引”(16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