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布多
清代地名。又译和卜多、科卜多。位于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西北(即今蒙古境内科布多)。以地有科布多河得名。词义意谓“箭橐”。初隶准噶尔。康熙三十六年(1697)噶尔丹死后,并于清,清军于其地置屯田。雍正八年(1730),清朝与准噶尔关系恶化,于其地筑土城,令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率军万人往驻。寻以噶尔丹策零势炽,移兵驻察罕廋尔,城废。乾隆二十四年(1759)重建,设参赞大臣、办事大臣各一人驻扎,辖札哈沁、明阿特、科布多额鲁特、阿尔泰乌梁海、阿尔泰诺尔乌梁海及杜尔伯特左、右翼等各旗。同治三年(1864),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阿尔泰诺尔乌梁海地区。光绪九年(1883),又通过《中俄科塔界约》,割占阿尔泰乌梁海西部。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令办事大臣驻承化寺(今新疆阿勒泰县),统辖阿尔泰乌梁海东部及新土尔扈特和新和硕特二部地,以其余地区隶参赞大臣。1912年,由于沙俄政府策动,被喀尔喀封建主占领,宣布“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