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筇竹寺白话圣旨碑

筇竹寺白话圣旨碑

元代蒙汉文合刻古碑。为云南昆明玉案山筇竹寺所藏刻有以古蒙文和元代白话文对译皇帝圣旨的石碑之俗称。现妥存该寺大雄宝殿前廊,为文物保护重点。元至大三年(1310),筇竹寺住持玄坚和尚朝见武宗,获赐大藏经一部,携归庋藏。延祐三年(1316)又获仁宗所颁有关此经的圣旨,刻石立碑,以表明该寺的法定地位及所享特权。圣旨内容主要是晓谕外界:该寺大藏经、庙产、山林及所享有的一切权利不得侵犯。碑阴阳面分刻蒙汉两种文字。碑阳为畏兀儿体蒙文所书的圣旨全文,碑阴为圣旨的元代汉语口语译文,共280余字。此畏兀儿体蒙文为迄今世界上尚存少数古老蒙文物证之一,口语译文中有若干蒙古语和云南白话语汇的音译,对研究蒙古文字、元代白话文及其时当地蒙古族和白族语言交流的历史面貌,具有极大的价值。

猜你喜欢

  • 主格黎

    古代蒙古萨满教祭祀习俗。古蒙古语音译,意为“以竿悬肉祭天”。据《蒙古秘史》记载,早在成吉思汗的第十世祖孛端察儿(蒙古孛儿只斤氏始祖)以前就流行此习俗。祭祀时,全氏族的成员会聚在一起,将牲畜(或野兽)连

  • 清开国方略

    书名。编年体史书。原名《皇清开国方略》或《开国方略》。乾隆三十八年(1773)阿桂(1717—1797,满洲正白旗人)等奉敕撰。五十一年成书。32卷。记述清朝入关以前开国史实。“发祥世纪”不入卷,列卷

  • 和硕特北左翼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格尔洛贝子旗。雍正元年(1723),索诺木达什拒附罗卜藏丹津叛,逃脱归清,封固山贝子。三年(1725),授札萨克,建旗。下设3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

  • 粘割贞

    ?—1218金大臣。本名抄合。西南路(治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招讨司人。女真族。粘割氏。大定二十八年(1188)进士。历教授、主簿,累迁河北大名提刑知事、泰定军节度副使、德兴治中、宣德州刺史。贞祐元年

  • 私渠比鞮海

    汉代匈奴地区湖泊名,今蒙古国乌布苏泊。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车骑将军窦宪与南匈奴联兵,大败北匈奴于此,斩名王以下13000人,获牧畜百余万头,迫温犊须等81部、20余万人归降。

  • 傣族传统乐器。傣语音译,即竹笛,用于傣族民间歌手※“赞哈”演唱诗歌时伴奏。有大、小、对、孤之分,音量不同,音色各异。

  • 溥仪

    1906—1967清朝末代皇帝。1908—1911年在位,年号宣统。满族,爱新觉罗氏。字浩然,西名亨利·溥仪。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即位,时年仅3岁,由父载沣监国摄政。宣统三年(1

  • 色布腾旺布

    ?—1748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绰罗斯氏。清多罗郡王阿喇布坦次子。初游牧推河,尚郡主,授多罗额驸。雍正元年(1723),晋多罗贝勒,授札萨克。兄车凌旺布卒后,袭札萨克多罗郡王爵,授盟长。九年(17

  • 张掖

    古郡名、县名。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分武威郡置张掖郡。治所在得(今甘肃张掖县西北),晋改名永平。汉代为匈奴昆邪王(又作浑邪王)驻地。十六国时期,匈奴一支临松(治今甘肃张掖县南)卢水

  • 色旺诺尔布桑宝

    ?—1901清末蒙古王公。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右中旗人。父卒,袭土谢图亲王爵,任哲里木盟盟长。为人凶恶残暴,生活奢侈腐化。不仅滥肆征敛旗民牲畜财物,且借外债五六十万两,购买昂贵的珍玩服饰和竹石花木,修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