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维吾尔文化促进会

维吾尔文化促进会

民国时期新疆进步文化组织。1935年夏成立。总会设于迪化(今乌鲁木齐)。会长阿不都大毛拉。成员最初多为地方士绅和宗教上层,后因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活动加强,进步知识青年遂逐步占居主导地位。该会在维吾尔族聚居区有许多分支机构。1937年时,全省已有8个区分会,41个县分会和23个乡村支部。还筹建各种学校1980所,拥有学生129469人,在发展维吾尔族文化、普及教育等方面,都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1950年6月,加入“新疆人民民主同盟”。参见“新盟”。(2375页)。

猜你喜欢

  • 莫尔根特木内

    见“墨尔根特木纳”(2509页)。

  • 沙全

    元初将领。初名抄儿赤。哈剌鲁氏。随父沙的居河南柳泉(今宜阳县西)。五岁为宋军所俘,年18,留刘整部下。中统二年(1261),随刘整归降蒙古,为管军百户。至元三年(1266),从破宋将夏贵于云顶山。五年

  • 鱼皮衣

    旧时东北满、赫哲等族一种以鱼皮制作的服装。《三朝北盟会编》卷3记载,满族先民金代女真人穿着此衣,后在赫哲族中尤为盛行。一般以大发哈鱼(一作打法哈子或大马哈)皮缝制。此鱼皮色微黄,在阳光下有如文绵一般。

  • 刨夫

    清代东北地区具保领票的合法采参人。初以满洲兵丁或王公府壮丁采参。雍正(1723—1735)初,为杜绝私采,改用官衙发放参票办法。初行招商刨采,将票发放给商人,令其雇觅刨夫,一夫执一票入山。乾隆九年(1

  • 蒙旗宣慰使公署

    简称“蒙宣署”。1938年5月成立。设于榆林东山宏景寺。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为稳定内蒙古局势而设置的机关。主要职责为宣传政令、联络各蒙旗,加强关系,调解争端等。非一级行政组织。由伊克昭盟盟长沙克都

  • 大黑河

    河流名。蒙古语称伊克图尔根高勒。以流域土质色黑得名。是黄河支流,位于内蒙古中部。北魏时称荒干水,隋唐时称金河。从大青山流出,西南流经呼和浩特市郊,至托克托县河口镇入黄河。长约219公里,可溉面积50余

  • 五色四夷国

    蒙文史籍中指蒙古及其周围地区的民族或国家。亦译作五色国或五色四裔。一说出自佛教的“五方色”,指东方黄,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中央青。※《大黄史》等书称,五色者,青蒙古,白高丽,黄回回,红汉人,黑西藏

  • 招鱼祭

    台湾高山族雅美人一种重要祭祀活动。居于兰屿岛的雅美人捕鱼在其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二月末三月初飞鱼汛期到来,每个捕鱼集团都举行隆重祭仪,又称“飞鱼祭”。通常在三月一日举行,持续三天:第一日早晨船

  • 西燕

    十六国时期地方政权。史籍一般不入十六国之列。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之鲜卑慕容氏所建。建熙十一年(370),前燕为前秦所灭,鲜卑4万余户被徙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前燕国君慕容儁子慕容泓乘前秦淝水之

  • 格米

    参见“根保”(18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