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缅语支

缅语支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语支之一。也有人主张它与彝语支合并,成为缅彝语支。主要分布在缅甸。我国境内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也有少量分布。中国境内缅语支的语言主要有阿昌语、载瓦语。此外,浪速、勒期、波拉等是否算独立的语言,尚待进一步研究。中国境内缅语支语言使用人口约10万左右。它们之间的远近关系可用下表来表达:

语音特点:单辅音一般在30个以内。塞音、塞擦音一般不分清浊。塞擦音一般有舌尖前和舌叶(舌面前)两套。有唇齿音,无小舌音。有复辅音,由唇音和舌根音作基本辅音与卷舌半元音结合而成,数量在10个以内,有的变成腭化音,一般有复辅音的,则无腭化音,反之亦然。单元音一般在10个以上。有的有鼻化元音,有的有松紧元音,有的兼有松紧和鼻化。无卷舌等性质的元音。复元音既有前响,又有后响,还有三合的。介音或元音韵尾有i、 u、 y。节尾辅音有p、t、 k、 m、 n、 、ʔ。声调一般有3—4个,区别词义的作用比彝语支语言小。语法特点:虚词和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形态不丰富。名词有表示阴阳性和复数的后缀。量词很丰富,除了表量外,还有类别、性状等作用,与数词连用时,数词在前,量词在后。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和复数。有的语言还有格范畴。动词有使动范畴。用辅音送气不送气交替或元音松紧交替等形式表达。有时兼用在动词前后加助词或虚化动词表达。结构助词较丰富,句法作用较大。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一宾一谓,名词、代词作定语一般放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后,但带助词的形容词作定语时,也可放在中心词前。状语一般在谓语前。词汇特点:同语支的阿昌语与载瓦语同源词在35%左右,浪速、波拉、勒期、仙岛与载瓦语的同源词一般在70%左右。单音节或由单音节合成的复合词是词汇的主要组成部分。有部分派生词、叠音词,借词因环境不同,多少也不一样,但一般都有汉语、傣语、景颇语、缅语的借词。有丰富的四音联绵词。

猜你喜欢

  • 世袭总掌教

    见“尕最”(582页)。

  • 宗哥城

    吐蕃城名。清译作总噶尔城。今青海平安驿。公元11世纪初,当地吐蕃首领李立遵迎立吐蕃王朝赞普后人唃厮啰为赞普,自立为相,一度成为河湟吐蕃的政治中心。其城分东西2垒,广8里,北依山,南枕湟水。后,成为唃厮

  • 稿房

    清代驻藏大臣衙门办事机构。设文案、帮文案各1人,稿书3人。负责拟公文,呈递钦差驻藏大臣审核,经修改后,再发交满印房缮写。人员由驻藏大臣调藏随员充任。宣统(1909—1911)年间,由驻藏大臣联豫奏准,

  • 高祥

    即“高泰祥”(1916页)。

  • 仁蚌·南喀杰岑

    明代西藏地方官员。藏族。15世纪人。属杰族,或称格族。《西藏王臣记》载,其先祖历任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内相,赤松德赞时执法大臣。至其父格·释迦明该族已历20代。初依附帕木竹巴政权阐化王查巴杰岑,先后任西藏

  • 纳窝

    傣语音译。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最高封建政权中的管轿官,领导轿夫,调配使用。在代表等级地位的※“田官等级”中属“小二十田级”,领有薪俸谷230挑(每挑约合50斤)。

  • 杜拉特部

    清代哈萨克大(乌拉)玉兹分支部落名。又译都拉特部。其先民一说是唐代西突厥的※“咄陆”,一说为15世纪蒙古“朵豁剌特部”。乾隆二十三年(1758),归附清朝。18—19世纪时,分别游牧于吹河、塔拉斯河及

  • 库达苏依列斯乌

    哈萨克族婚俗之一。意为“说亲仪式”。男子长到10多岁,便由父母为之物色对象。有的全由父母包办,有的则是自己于社交场合认识后告诉父母。说亲时,男子不去,只由男方父母或亲友携礼物前往。如女方有意,便收下礼

  • 十二则溪

    贵州水西土司区划名。“则溪”,彝语音译,意为“仓库所在地”。贵州水西(鸭池河以西)安氏土司(初治贵阳城西半部,后移治黔西城)所辖十二则溪,初为仓库所在地,设官驻兵管理,后演变为行政区划和军事据点。每一

  • 忽里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呼勒河卫,并说清代有呼勒河在长白山西南,源出分水岭,入佟嘉江(今浑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