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羌语

羌语

我国羌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理县、松潘县、汶川县及绵阳地区北川县。阿坝州黑水县的部分藏族也使用羌语。使用人口约13万左右。羌语分南北两大方言,每个方言各分5个土语。北部方言土语间基本可以通话,南北方言及南部方言内部各土语间不能通话。方言间语音、语法、词汇都有差别,土语间差别主要在语音上。语音特点是:复辅音较丰富,以二合为主。其中前置辅音加基本辅音构成的复辅音比基本辅音加后置辅音构成的多。南部方言个别地区复辅音已消失。单辅音一般都在40个以上,塞音、塞擦音都分清、浊和清送气3套,塞擦音分舌尖前、卷舌、舌叶、舌面4套,有小舌部位的塞音和擦音。单元音较丰富,北部方言分长短、卷舌与不卷舌对立,南部方言有鼻化与非鼻化对立。复元音韵母以后响为主,由i、 u、 y介音构成。方言间辅音韵尾差别很大,北部方言有40多个辅音韵尾,其中单辅音和复辅音各半,南部方言辅音韵尾已基本消失。由辅音韵尾构成的韵母在北部有300多个,南部一般不足50个。北部方言无声调,有轻重音,南部方言有声调,少的2个,多的6个,有区别词义和语法意义的作用。北部方言还有辅音弱化、清化、换位、元音和谐、脱落、清化、音节脱落、合并等音变现象。语法特点是:屈折形态和粘着形态并存,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词类分名词、代词、数词、量词、谓词、副词、连词、助词、情感词等9类。名词有复数和指小范畴。人称代词分单数、双数和复数,有格范畴,分主格、领格、宾格和施动格,用代词词根元音或辅音的屈折变化表达。量词较丰富,数词和量词的次序是数词在前,量词在后,数词必须和量词结合才能表示事物或行为动作的量。谓词有人称、数、时态、体、式、态、趋向等语法范畴,用词根屈折、添加前后缀、重叠等方式综合表达。存在谓词有类别范畴。结构助词较丰富,有限制、施动、受动、工具、处所、从由、比较、定指等8类,语法作用较大。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宾—谓,名词、代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前,性状谓词、数量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状语在谓语前。词汇特点是:词汇大部分由单音词或由单音词复合而成的多音节词构成。构词方式以并列、偏正、表述、支配等复合为主,以加词头、词尾或重叠等方式为辅。借词主要来源于汉语,北部方言有一定数量的藏语借词。

猜你喜欢

  • 伽阇那

    见“伽色尼”(1098页)。

  • 李万全

    后周、北宋将领。吐谷浑族。后周时,隶护圣军为骑士,累升至本军都校,与田景咸、王晖等从周太祖郭威入汴,号十军主。周世宗显德(954—959)初年,为彰武军节度使。显德六年(959),授延州节度使,进封开

  • 满文土尔扈特档案译编

    书名。郭基南等汉译。21万字。1988年民族出版社出版。是书收录满文土尔扈特档和月折档145件。始自乾隆三十六年三月二十二日,止于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四日。内容主要包括土尔扈特东返,清朝政府对土尔扈特部

  • 阿寅勒

    蒙古语音译,意为“营”。古代蒙古社会中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游牧方式。该家庭只包括二、三代人,通常由一家成员及若干帐幕与幌车组成单独营地进行游牧。随着游牧经济的发展,牲畜数量的增长,个体家单独活动能力的加

  • 新大王

    高句骊国第八世王伯固的谥号。伯固于汉桓帝延熹八年(165)继位,汉灵帝光和二年(179)死,此为其死后国人所尊加的谥号。

  • 平苗记

    书名。清代刘应中撰。一卷。记叙康熙二十四年(1685)仲秋,湖南、四川贵州三省交界地区补顶寨苗民在吴二过及吴老叟等率领下暴动,经清军镇压及时叛时服之经过。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辑文。

  • 元遥

    北魏宗室。字太原。鲜卑元氏(拓跋氏)。京兆王元子推次子。以左卫将军从孝文帝南征,封饶阳男。景明(500—503)时,出任镇军将军、冀州刺史。为诸胡造籍,又令征税以充军用。胡人告之,遂坐除名,后昭雪为中

  • 明显法律

    见“哈斯木汗法典”(1644页)。

  • 庄靖集

    书名。金李俊民撰。10卷,内诗3卷,文7卷。俊民,泽州(今山西晋城)人,字用章。承安五年(1200)进士,应奉翰林文字,未几弃官教授。金迁都后,隐于嵩山,自号鹤鸣道人。金亡,元世祖忽必烈征聘不就,卒赠

  • 乌萨哈尔汗

    见“脱古思帖木儿”(20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