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莫高窟

莫高窟

中国著名佛教石窟建筑群。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因此地原名莫高乡,故名。洞窟凿于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5层,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南北长1600多米。相传十六国前秦建元二年(366),僧乐僔开始凿窟造像。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辽、宋、西夏、元各代均有扩建。现存洞窟492个,计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像2450余尊。有唐宋木构建筑5座,是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综合艺术。窟最大者高40余米,30米见方。最小者高不盈尺。造像均为泥质彩塑,有单身像和群像,壁画内容有佛像、佛教史迹、佛经故事、神话、供养人等题材,以及40多平方米大的最古的地图《五台山图》,表现当时当地历史人物活动的《张议朝夫妇出行图》,还有描绘古代少数民族狩猎、耕作、推磨、舂米等生产、生活的壁画。一些洞窟有藏文回鹘文、西夏文题记。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一说二十六年),藏经洞”被发现,内有4~10世纪期间的大量文献,包括用汉文、梵文、龟兹文、回鹘文、古藏文、书写的佛经、买卖契约、典当文书、文学、历史、天文、历法、医学等文献,以及绢画、刺绣、雕版印本、铜佛像等。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在1907—1925年间,曾先后遭到英、法、俄、日等国所谓探险家的大肆劫掠与破坏。1943年设立敦煌艺术研究所,进行修复、保管和研究工作,解放后改为敦煌文物研究所,现为敦煌研究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艾拉汗

    清代伊犁起义军首领。旧译婆鲁屋拉。维吾尔族。新疆伊犁人。千户长伊不拉音之子。同治三年(1864),参加伊犁维吾尔族、回族人民反清起义,被推举为义军“艾米尔” (军队首领)。五年(1866),举兵攻克伊

  • 滇东北苗文

    苗语滇东北次方言文字。简称滇东北苗文,是建国后为苗族改革的一种文字。滇东北苗文是本着尽量与汉语拼音方案汇通的原则而设计的,是以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中水区石门坎寨的语音为标准音的拉丁字母式的拼音

  • 噶勒丹锡勒图呼图克图一世

    见“阿旺洛锥嘉措”(1245页)。

  • 合掌胁侍菩萨像

    亦称合掌露齿菩萨像。典型辽代佛教塑像。现藏于山西大同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内。辽代佛教塑像突破一般佛像的静寂、肃穆之风,以形象生动、亲切感人、极富生活气息而著称,在我国艺术史上占重要地位,是像为辽塑代表作

  • 载振

    1876—1948清宗室。满洲镶蓝旗人。爱新觉罗氏,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长子。初封二等镇国将军。光绪二十八年(1902),以专使赴英参加英皇加冕典礼,并往法、比、美、日等国访问。三十一年(1905)

  • 河套图志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张鹏一编纂。民国六年(1917)成书。手抄本,2册。分6部分:1.建置沿革、鄂尔多斯七旗;2.山川池泊、河套内外诸山,套地黄河诸水;3.职官,历代职官;4.屯垦、汉、隋唐屯垦、

  • 平定金川告成太学碑文

    碑铭。乾隆十四年(1749)清高宗弘历撰文。碑文主要记述大金川土司莎罗奔袭土司职,雍正元年(1723),因军功授金川安抚司;十二年(1747),侵扰邻近诸土司,抗拒清军;十四年(1749),为清将岳钟

  • 耶律曷鲁

    872—918契丹开国勋臣。字控温,一字洪隐。契丹族。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族弟。自幼与阿保机同嬉,稍长,相易裘马,交情日厚。从政后,事阿保机尤谨、佩刀近侍,成心腹谋士,军国事非其参议不决。阿保机称帝前,

  • 哥巴文

    我国纳西族曾使用过的一种音节文字。“哥巴”是纳西语“弟子”、“徒弟”的意思。因为哥巴文创制于东巴文之后,又有不少字来源于东巴文的简化形式,所以改名“哥巴”,表示以东巴文为师的意思。有的学者认为哥巴文早

  • 蕃部指挥使

    官名。五代、宋置。一般由边疆少数民族部落首领中委任,统部落兵马。宋雍熙二年(985)党项首领李继迁占银州,在预署官职中设之。李德明相沿以党项人任之。西夏建国于12监军司中设此职,则不分党项与汉人悉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