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流支
北魏时佛教译经师。一译菩提留支。意译道希。北天竺人。深通三藏,兼通显密。宣武帝永平元年(508),携大量梵本佛经至洛阳,住永宁寺,潜心译业,被举为译场宗主。永熙三年(534),随孝武帝迁邺(今河北临漳),仍奋笔不倦。对当时佛学界影响颇大。译作有《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入楞伽经》、《弥勒菩萨所问经》、《胜恩惟梵天所问经》、《深密解脱经》、《金刚般若经论》、《无量寿经论》、《法华经论》、 《宝积经论》等30余部(一说30部101卷)。
北魏时佛教译经师。一译菩提留支。意译道希。北天竺人。深通三藏,兼通显密。宣武帝永平元年(508),携大量梵本佛经至洛阳,住永宁寺,潜心译业,被举为译场宗主。永熙三年(534),随孝武帝迁邺(今河北临漳),仍奋笔不倦。对当时佛学界影响颇大。译作有《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入楞伽经》、《弥勒菩萨所问经》、《胜恩惟梵天所问经》、《深密解脱经》、《金刚般若经论》、《无量寿经论》、《法华经论》、 《宝积经论》等30余部(一说30部101卷)。
苗族民歌。多为揭露官吏、地主或商人剥削、欺压百姓及民众奋起反抗等内容。大都包括起义斗争经过或颂扬民族英雄等内容。如《张秀眉之歌》(又称《十八年反政》)、“九松之歌”、“吴八月之歌”等,都真实地反映了历
元代职官名。宣政院长官。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总制院为宣政院,以帝师领院事,定制。初置院使2员,秩从一品,下置同知、副使等职,辖吐蕃各宣慰使、都元帅并辖内各路之释教总统、总摄等僧官。至大初(13
北魏在都城洛阳安置江南归附者之场所。一般江南归附者先被接待于金陵馆,后赐宅归正里。位于城南宣阳门外永桥南,御道西。民间号为吴人坊,南来投附者,多居其内。近伊、洛二水,任其习御。里有3千余家,自立巷市,
见“元善见”(238页)。
蒙古等游牧民族放牧方式。是一种起源甚早,经过长期放牧实践,因畜、因地制宜而形成的放牧方式。先是由大牲畜与小牲畜分开放牧,演变为牛、马、驼、羊分群放牧,继又按同类牲畜的老幼、强弱分群放牧,有不同的羊群、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十八年(1753),汗车凌族子巴尔率众归清。十九年,封札萨克一等台吉,建旗。初驻牧扎克拜达里克(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内)。继迁额克阿喇勒、额尔齐斯。二十三年(1758),定牧于科布
唐末河东节度使、晋王沙陀首领李克用所率领的军队。中和三年(883),李克用率军镇压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今陕西西安)后,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昭宗乾宁二年(895),进封
?—1882清朝将领。亦作素布多尔札布。达斡尔族。姓孟尔的音氏。世居大莫丁屯,隶布特哈正黄旗。咸丰三年(1853),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败林凤祥军于藁城,擢正蓝旗汉军副都统。同治七年(1868),率
即“奕”(1719页)。
官名。始于隋代,为行军主帅临时的兼职。唐玄宗以后,由皇帝派朝臣巡视因兵燹或水旱等而受灾的地区,称安抚使、安抚处置使或宣慰安抚使。不常设。宋代常以重要地方守臣兼领,或称经略安抚使,掌管一路兵民之事。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