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萧奉先

萧奉先

?—1122

辽末后族显臣。又名得里底。字乣邻。契丹族。为使相萧撒钵子。是天祚帝元妃萧贵哥之兄。道宗朝入仕,大康年间,补祗候郎君,继迁兴圣宫副使,兼同知中丞司事。大安年间,历宁远军节度使、长宁宫使。寿昌二年(1096),监讨达里得、拔思母二部,多俘而还,改同知南京留守事。五年(1099)十月,擢知北院枢密使事。至天祚帝即位时,乾统元年(1101)任北面林牙(掌文翰),同知北院枢密使事。四年(1104)七月,迁知北院枢密事。六年(1106)正月,与南院枢密使牛温舒使宋,调节宋与西夏争地矛盾。天庆三年(1113),加守司徒,封兰陵郡王。时东北女真迅速兴起,势力日大,他身居高位,对女真一味妥协退让,不加防备,力阻对女真先用兵。四年,女真起兵反辽。七月,重镇宁江州(今吉林扶余东南)失陷,见弟萧嗣先兵败混同江,极力包庇,致使将士不服。多次对败情拖而不报。为平下怨,次年九月,出为西南面招讨使,三年后召回,为北院枢密使。争权愈烈,见文妃子敖卢斡在朝野有威望,欲除之;为使妹元妃子日后即位,遂于保大元年(1121)诬文妃与妹夫、统兵副都监耶律余覩拥敖卢斡谋废立,使文妃、敖卢斡双被赐死,余覩降金。内部争权进一步瓦解辽的实力,二年三月,中京(今内蒙古宁城)失陷,随天祚帝遁至夹山(今内蒙古武川西),帝渐察其奸,遂被驱逐,为部将耶律高山奴所执,押送女真首领阿骨打,途中为辽兵截获,执送天祚帝,赐死。

猜你喜欢

  • 脱罗黑

    蒙古族的白毡。蒙古语音译。始见于《蒙古秘史》。蒙古族尚白,故以白毡为尊贵,用于典礼和祭祀。大汗即位时,众人奉大汗夫妇于白毡上,欢呼叩拜,如贵由、海山等即位,均坐于白毡上。乃蛮部的塔阳汗祭祀王罕时,将其

  • 太石

    古代若干蒙古部落贵族首领的世袭称号。亦作太司、泰实。仿自契丹袭汉制所立“太师”官名。《辽史·百官志》:南北院大王下均设有“太师”,北面部族官、北院属国官亦均有“太师”。位尊职显。蒙古贵族慕之,用以自称

  • 瑶斑布

    瑶族传统染织工艺品。其法先以木板二片,镂成各种精美花纹,染时用以夹自织白布,把溶蜡灌入其中,而后去板取布,放进蓝色染缸受染,染后煮布去蜡,即呈现精细的斑花,故名。通常又称“蜡染”,其法流传至今。

  • 柘支

    见“者舌”(1348页)。

  • 高模翰

    ?—959辽朝将领。渤海人。一作高牟翰,亦名高松。通兵法,善骑射,有勇力。辽灭渤海,亡奔高丽国,尚高丽王女。后因获罪逃投契丹,遂仕辽。因酒醉杀人又下狱。辽太宗(史作太祖)知其才,赦之。天显十一年(93

  • 申中·扎巴札喜

    清代青海夏琼寺高僧。藏族。出生于宗喀之江嘉。从龙珠嘉措受戒出家,拜敦珠嘉措为师,于安多大部分寺院进行巡迥讲辩。后赴西藏,于哲蚌寺郭芒扎仓学习五部大论,由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受近圆戒,接受各种佛法经教。

  • 蒙文翻译乡试

    清代蒙古八旗翻译考试名目。雍正九年(1731)开设,只限于蒙古旗人参加。由蒙古考官1人,同考官2人主持考试。乾隆以前从满文《日讲四书》及满文奏疏中各出试题一首,要求用蒙文译出,乾隆以后改从满文《性理》

  • 契翰部

    亦称契汗、唾契汗。魏晋南北朝时期河西鲜卑之一支。初为部落名,后以为氏。居罗川(今青海湖东),与罗川北之鲜卑乙弗部相近,风俗也同,其地多狼。早在南凉秃发乌孤继立前,即臣属于秃发鲜卑。南朝刘宋永初二年(西

  • 阿娇如

    鄂伦春语音译,原意为“根”,引申为“祖先”。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本指母系氏族的祖先,后演变为父系氏族的祖先,这一变化反映在旧时鄂伦春人各家供的※“阿娇如博如坎”、虽是指父系的祖先神,

  • 安成

    清朝大臣。满族。字仁山。以军功历道官。署四川建昌、永宁等道。光绪二十六年(1900),赏副都统衔,充驻藏帮办大臣。逾2年病免。著有《驻藏奏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