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萨班致乌思藏蕃人书

萨班致乌思藏蕃人书

元代管理西藏地方重要历史文献。又称《具吉祥萨迦班智达致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诸善知识大德及施主书》。萨班,藏语意为“萨迦大师”,名公哥坚藏(又作衮噶坚赞,1182—1251),藏传佛教萨迦教派五位祖师之四祖。元太宗后乃马真氏称制三年(藏历木龙年,1244),应蒙古太子阔端邀请,于定宗元年(火马年,1246),抵达凉州(今甘肃武威)。次年,与阔端会晤,接受蒙古大汗对吐蕃全境管理,由萨班发此书,函达乌思藏僧俗官民,晓陈蒙古汗王之威力及会晤阔端所商谈之情况,转达阔端对乌思藏事务所述之意见与指示,规劝各地僧俗官员承认乌思藏归属蒙古,各于其地缮写地方僧俗首领供职人员之名,其所辖居民百姓之户籍人丁之数,其应向蒙古交纳贡品之种类与定量;此3种表册各造3份,一份送交萨斯迦留档,一份由本土首领各自保存,一份呈报汗王;由蒙古汗王派遣金字使(钦差)赴乌思藏,依此所报表册任命各地各级僧俗首领。此书函传达乌思藏各级官员后,皆依书承认吐蕃归属蒙古。宪宗元年(铁猪年,1251),阔端、萨班卒,蒙哥汗派员赴乌思藏清查户籍。世祖中统元年(1260),封萨班之侄八思巴为国师(后升号帝师)、恰那朵尔只为白兰王;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亦称释教总制院,后改名宣政院),命八思巴领院事,以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军民事务,命恰那朵尔只为乌思藏三区最高执法官,总制院派遣官员随同2人前往乌思藏郡县吐蕃之地,至各处清查户籍,设置各级僧俗官员,实现了元朝对吐蕃全境的统治。此书历史意义极为深远,于吐蕃全境避免了蒙古军的讨伐,于元王朝实现了中央政权的统治,对此后全国的统一与各民族的团结友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 苏勒檀

    见“速檀”(1840页)。

  • 冒仔

    傣语音译。解放前云南傣族地区封建土司的家奴。其来源有土司花钱买来的,有犯罪后被收容的,还有一部分是外来投靠者。专门服侍土司及其家人,侍候土司的称“冒仔召”,负责服侍土司的起居饮食、招待客人,土司外出为

  • 奇里克部

    清代布鲁特(柯尔克孜)部落名。又称齐里克部。乾隆二十四年(1759)归附清朝。有200余户。在乌什城西北沙图卡伦外鄂斯塔勒地方游牧,通伊犁。距喀什噶尔城(今新疆喀什)300余里。归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管辖

  • 阿斯怜

    见“萧忽古”(1996页)。

  • 门珞械斗

    清代西藏门巴、珞巴两族发生的三次械斗。位于西藏东南的※墨脱(白马岗)原为珞巴族的聚居地。18世纪中叶门巴族先后从不丹的布南卡、桑拉一带东迁于此定居。起初两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后门巴人大量迁入,出

  • 新疆巡抚

    清代官名。光绪十年(1884),新疆置省,户部奏请添设新疆巡抚、布政使各一人。诏授刘锦棠任巡抚,魏光焘为布政使,是为设置之始。驻衙迪化(今乌鲁木齐)。辖镇迪道、阿克苏道、喀什噶尔道、伊塔道及其所属府、

  • 阿美人

    台湾高山族一支。人口十二万(1975年)。其祖先原散布于台湾东部峡谷、平原的南北两端,即秀姑峦溪口与恒春地域,后逐步向台东海岸区迁移,形成北、中、南三个聚居群,现分属花莲县的丰滨、玉里、富里、寿丰、光

  • 博古里

    见“博木博果尔”(2153页)。

  • 乌格德勒库

    见“阿鲁台”(1217页)。

  • 真教寺

    伊斯兰教著名古寺之一。因其建筑形式类似凤凰,又名“凤凰寺”。寺址在杭州城区文锦坊西。杭州为唐宋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重要商港,一度为南宋首都,故阿拉伯、波斯等地伊斯兰教商人多侨居于此,并建有清真寺数处,现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