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蒙古尊师礼

蒙古尊师礼

蒙古族尊敬师长的传统习俗。古代,上至贵族、首领,下至黎民百姓都尊崇师长。成吉思汗亦然,所到之处,不分民族、宗教信仰,广收各种有知识技能的人才,给予重用,如丘处机(汉族,道教徒)、耶律楚材(契丹族、佛教徒)等均为博学多识之士,被奉为上宾、重臣,对成吉思汗及其后人制定政策,建立规章制度有杰出贡献。元世祖忽必烈更是尊师有加,曾为其师沙剌班(畏吾人)垫枕头,使之安卧,又亲自以“佛手膏”贴其额上,以治其疮疖。他还采纳内翰王鹗之建议,令每岁春秋二季,祭奠孔子,网罗儒士。又招请藏地高僧,尊为国师、帝师,八思巴曾为元朝创制蒙古新字(八思巴文)。明代,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等亦是广召汉族儒生、有才技之人开发丰州滩,召请有学识的藏地高僧至蒙古传播佛教。尊师之俗在蒙古蔚然成风,蒙古语尊称老师为“榜什”,学生为“舍毕”。旧时,学生从师,持羊酒,行叩首礼拜师,待学成后,按蒙古尚白习俗,以白马、白衣酬谢榜什。通文书者,可跟随首领左右,比一般人高一等。习惯法规定,有侮慢榜什者,罚马1匹并向榜什谢罪。至今蒙古族仍将有学识的人尊称为“巴克西”(即榜什),倍受社会尊崇。

猜你喜欢

  • 双河都督府

    唐代在西突厥地区建立的羁縻机构。高宗显庆二年(657)以摄舍提部(又作摄舍提暾)置。辖地位于博罗塔拉(今博乐县)一带。隶北庭都护府管辖。

  • 嘛呢巴达喇

    ?—1767清代喀尔喀蒙古车臣汗。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古后裔,车臣汗达玛璘长子。乾隆十六年(1751),袭车臣汗。十八年(1753),授盟长。二十一年(1756),和托辉特部青衮咱卜叛,他与父

  • 散毛土司

    见“散毛宣抚司”(2169页)。

  • 苗民抗夫碑

    古碑名。清嘉庆四年(1799)六月二十三日立于贵州施秉县南六合乡廖洞中寨路口土地庙两侧,左右各一,亦称六合苗民抗夫碑。右侧碑高1.04米,宽0.69米,厚0.09米。碑额无题刻,碑文分作29行,竖刻,

  • 李怀仙

    ?—768唐朝大臣。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南)胡人。智敏善骑射。世隶契丹,守营州。后附安禄山、史思明。安史之乱后,降唐,任幽州、卢龙节度使,迁检校兵部尚书;在辖区内治城邑,聚甲兵,征赋税,拥兵自重。大历

  • 弓子铺

    契丹兵制,行军及暮,以吹角为号,众即顿舍,顿舍时,不设营堑,环绕御帐,自近及远,折木稍屈之为弓,以作团集之所,是为弓子铺。又诸国使臣前来,道旁签置木稍弓,以充栏木。

  • 哈攀龙

    ?—约1751清朝将领。直隶河间(今河北献县一带)人。回族。其先出自新疆回部。乾隆二年(1737)中一甲一名武进士,授头等侍卫。后历任福建兴化(蒲田)副将,及河南南阳、福建海坛、漳州诸镇总兵。十三年(

  • 乌兰乌苏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在玛纳斯西80里。即今新疆沙湾县乌拉乌苏。清朝在此设有台站(驿站)。

  • 南台备要

    书名。本名《南台备纪》,《永乐大典》摘录时作今名,又作《南台类纪》。是元代江南行御史台有关典章制度的汇编。南台掾属刘孟琛等纂述。成书于顺帝至正三年(1343)。书中除南台记事外,还保存了一些有参考价值

  • 雄顿·多吉坚赞

    13世纪藏族翻译家。首次将印度檀丁的修辞学名著《诗镜》全文译成藏文。之后,其弟邦译师洛卓丹巴首先以此书讲学,西藏遂开学习《诗镜》之风。继之,藏族学者纷纷注释原文,并结合藏族语言特点,形成自己的修辞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