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长
唐宋元时期管理蕃商、蕃坊的官职。又称都蕃长。时来华之阿拉伯人、波斯人,为便于出海经商,常聚居于广州、泉州、杭州、明州(今宁波)、扬州等城市之一隅,政府设蕃长司置蕃长统察公事。职责主要是招徕外商,办理蕃商词讼,带领蕃商祈祷和处理其教务。其任用由政府决定,多简选蕃商中之巨贾而德高望重者任之。既受命,即服政府衣冠,其“巾袍履笏如华人”。蕃长归国后,复由政府选授。
唐宋元时期管理蕃商、蕃坊的官职。又称都蕃长。时来华之阿拉伯人、波斯人,为便于出海经商,常聚居于广州、泉州、杭州、明州(今宁波)、扬州等城市之一隅,政府设蕃长司置蕃长统察公事。职责主要是招徕外商,办理蕃商词讼,带领蕃商祈祷和处理其教务。其任用由政府决定,多简选蕃商中之巨贾而德高望重者任之。既受命,即服政府衣冠,其“巾袍履笏如华人”。蕃长归国后,复由政府选授。
1729—1815清代学者。字芚兮,号松霭。浙江海宁人。乾隆进士。生平撰述以《西夏书》最著名,有抄本传世,一称《西夏书列传》。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有收藏。
见“天复”(217页)。
见“仁裕”(315页)。
见“烧饭”(1928页)。
汉西域车师后王。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广新公甄丰奉命出使西域,王因无力承担使者所需牛羊谷刍,偕其右将股鞮,左将尸泥支谋投匈奴。事为戊己校尉刀护知觉,应召验问,辞服,被杀于都护治所埒娄城。兄狐兰
?—793渤海国第三世王。武王※大武艺嫡子。唐开元二十五年(737),父死,以长兄大都利行早卒,继王位。次年,改年号“大兴”。受唐封渤海郡王,仍嗣为左骁卫大将军(一作金吾大将军)、忽汗州都督。即位后,
1401—1458明朝将领。原名福寿,字用钦。蒙古族。故元右丞相伯卜花孙,安太子。一说与和宁王阿鲁台同宗。祖居幽蓟(今河北北部)。洪武(1368—1398)中,伯(那海)、父投明朝,又以“靖难”功,受
苗族的一支。因女子服装上背部缀有一条织锦,布端缝20枚左右的贝币而得名。主要分布在贵州龙里、贵定、惠水等地。详见“苗族”(1335页)。
唐将李宓之庙。俗称将军洞。地点在云南下关(今大理市治)西北、苍山斜阳峰麓。天宝十三年(南诏阁罗凤赞普钟三年,754),唐侍御史剑南留后李宓奉命率7万兵击南诏,遭南诏及吐蕃夹击,全军覆没,本人遭擒,被沉
蒙古传统靴的一种。源于13世纪的蒙元时期,蒙古族利用不里阿耳人在伏尔加河畔制造的皮革(俗称俄罗斯皮)做成蒙古式靴子。皮革原料主要是马皮,少数是狼皮、鱼皮等。靴头尖而上翘,靴筒高而宽大,内可套裹腿毡、毡